[发明专利]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5498.9 | 申请日: | 2006-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2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久木田知之;佐佐木光生;松本善行;阿部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072 | 分类号: | B60R1/072;B60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李艳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整体 后视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该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具有配置在车厢外侧的车厢外后视镜;和车厢内后视镜,该车厢内后视镜在车厢内配置在接近所述车厢外后视镜的位置,并且与该车厢外后视镜协作来同时获得车辆的后方和侧方视野,该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支承在包含车门的车身上。
背景技术
通过下述文献1公知有隔着窗玻璃配置车厢外后视镜和车厢内后视镜的装置,并且,通过下述文献2公知有在车门的车窗角部经由球窝关节安装将车厢外后视镜和车厢内后视镜连接起来的轴的装置。
文献1:日本登录实用新型第3017776号公报
文献2:美国专利第4815689号说明书
但是,根据这种整体式后视镜装置,通过车厢外后视镜和车厢内后视镜的协作,能够获得广阔的后方和侧方视野,但是,对于车辆驾驶者来说,需要调整车厢外后视镜和车厢内后视镜的反射角度。然而,在上述文献1中,仅记载了“通过广角后视镜不需要后视镜的角度调整,节省了工序”的内容,没有考虑车厢外后视镜和车厢内后视镜的反射角度调整。
并且,在上述文献2所公开的装置中,在经由球窝关节安装在车门的车窗角部上的轴的两端,支承有保持车厢外后视镜和车厢内后视镜的座,但是,在车厢外后视镜和车厢内后视镜的反射角度调整中,通过手动调整车厢外后视镜和车厢内后视镜中一方的反射角度,使车厢外后视镜和车厢内后视镜中另一方的反射角度连动地改变,两个后视镜的反射角度调整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远距离控制车厢外后视镜和车厢内后视镜的反射角度的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特征在于,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具有:配置在车厢外侧的车厢外后视镜;和车厢内后视镜,该车厢内后视镜在车厢内配置在接近所述车厢外后视镜的位置,并且与该车厢外后视镜协作来获得车辆的后方视野,该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支承在包含车门的车身上,该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具有:后视镜座,其保持所述车厢外后视镜和所述车厢内后视镜;后视镜支承装置,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并可摆动地支承所述后视镜座,以改变所述两个后视镜相对于车辆驾驶者的反射角度;以及远距离驱动装置,其通过远距离操作对所述后视镜座进行摆动驱动,以改变所述车厢外后视镜和所述车厢内后视镜的反射角度。
并且,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远距离驱动装置具有:远距离操作部件,其可由驾驶席上的车辆驾驶者手动操作;和电动机,其支承在所述后视镜支承装置上,以产生对所述后视镜座进行摆动驱动以改变所述反射角度的动力。
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远距离驱动装置构成为:通过传动部件将远距离操作装置和所述后视镜座之间连接起来,以将可由驾驶席上的车辆驾驶者手动操作的所述远距离操作装置的操作力直接传递到所述后视镜座。
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车厢外后视镜和所述车厢内后视镜分别保持在一对后视镜座上,所述一对后视镜座由相互独立的摆动支承部可摆动地支承在所述后视镜支承装置上,并且所述两个摆动支承部的摆动中心设定为相同。
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车厢外后视镜和所述车厢内后视镜、以及共同保持这些后视镜的后视镜座合在一起后的整体的重心位置,设定在与该后视镜座的摆动中心相同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第6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后视镜座具有:座板,该座板与所述远距离驱动装置连接,并且,可摆动地支承在所述后视镜支承装置上;以及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车厢外后视镜和所述车厢内后视镜中的一方,且可摆动地支承在所述座板上,在所述座板和所述保持部件之间设置有微调驱动装置,该微调驱动装置用于对所述车厢外后视镜和所述车厢内后视镜中的一方的反射角度进行微调。
本发明的第7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托架安装在设置于包含车门的车身上的支承板上,在所述托架上设置有可摆动地支承所述车厢外后视镜和所述车厢内后视镜的摆动支承部,并且,在托架上安装有从车辆的前方覆盖所述车厢外后视镜的车厢外侧外壳。本发明的第8特征在于,在上述第7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保持所述车厢外后视镜和所述车厢内后视镜的座板可摆动地支承在所述后视镜支承装置上,并且在所述支承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座板贯通的通孔。
本发明的第9特征在于,在上述第8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支承板和所述座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闭塞所述通孔的密封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制锁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制锁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54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