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整体式差速器壳和四个差动齿轮的差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37253.X | 申请日: | 2006-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3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W·克吕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GKN动力传动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48/08;F16H48/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整体 差速器 四个 差动 齿轮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差速传动的部分的差动组件,具体来说,它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统。这种差动组件是人们充分熟知的。它们通常包括环绕着转动轴线被可转动地驱动的差速器壳;两个侧轴齿轮,这些侧轴齿轮可转动地保持在差速器壳中且用来将扭矩传递到两个侧轴;以及多个差动齿轮,这些差动齿轮与差速器壳一起转动且其轮齿与侧轴齿轮的轮齿啮合。
背景技术
从WO 2005/040641 A1中知道了一种带有两件式差速器壳的差动组件,该差速器壳包括杯形的差速器壳部分和盖板形的差速器壳部分,该杯形差速器壳部分设置有第一轴承突出部分,而该盖板形差速器壳部分封闭杯形差速器壳部分且设置有第二轴承突出部分。侧轴齿轮和差动齿轮轴向地插入杯形差速器壳部分内,该杯形差速器壳部分其后被盖板形差速器壳部分封闭。设置有四个支承在十字构件的四个轴颈上的差动齿轮,四个轴颈中的两个制造成为一体的特性并形成中心的横向孔,其余两个轴颈插入到该横向孔内。
从DE 101 44 200 A1中知道了一种呈冠状齿轮差速器形式的差动组件。差速器壳具有用来安装差动齿轮的四个孔。径向向内朝向的肋形成在腹板上,这些腹板形成在所述装配口之间,并连接到轴颈元件上。轴颈各突出到四个装配口内,在其端部处轴颈包括环形槽,这些环形槽被轴向固定环啮合以便固定差动齿轮。冠状齿轮轴向地插入差速器壳的侧向端内并通过大的轴向固定环固定在其上。
US 5 951 431提出了一种呈锥齿轮差速器形式的具有整体式差速器壳的差动组件。为了安装齿轮组,差速器壳包括两个相对的装配口。在装配口之间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孔,在插入齿轮组之后,轴颈部分插入所述孔内,以便支承两个差动齿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差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具有高的强度和扭转刚度,它包括紧凑的设计,因此可成本经济地生产并能够传递高的扭矩值。
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差动组件来实现该目的,该差动组件包括:差速器壳,该差速器壳围绕转动轴线被可转动地驱动,并且在外壳部分内包括至少一个装配口,在两个彼此相对布置的盖板部分的每个盖板部分中包括一体形成在其上的轴承突出部分;侧轴齿轮,这些侧轴齿轮可通过装配口插入差速器壳内,且在安装状态下可转动地保持在差速器壳内的转动轴线上;四个差动齿轮,这些差动齿轮可通过装配口插入差速器壳内,在安装状态下与差速器壳一起围绕转动轴线转动,并啮合侧轴齿轮;十字形构件组件,该十字形构件组件在转动方面驱动地连接到差速器壳并包括四个轴颈,其中,四个轴颈在安装状态下各承载一个差动齿轮,且其中,四个轴颈中的至少两个是这样设计的:它们可通过装配口插入;包括外套部分和盖板部分的差速器壳生产成整体。
通过使用具有四个轴颈和四个差速器齿轮的十字形组件,本发明的差动组件能将相当高的扭矩值从差速器壳传递到侧轴齿轮。在额定扭矩较低的应用中,例如,当差动组件用于低发动机功率的机动车辆传动系统中时,就有可能免除第三和第四轴颈,无需改变差速器壳或第一轴颈部分的设计。从具有相同零部件理念的意义上说,这一点特别地有利。制造成整体的差速器壳可以达到高的强度和扭转刚度,这在使用寿命上产生有利的作用。本文中的“制造成整体”意指差动齿轮和侧轴齿轮完全通过外壳部分内的至少一个装配口进行安装,还意味着差速器壳包括两个具有形成在其上的轴承突出部分的一体的盖板部分,以便支承在静止的外壳内,该盖板部分只被侧轴通过。差动组件较佳地呈冠状齿轮差速器的形式,侧轴齿轮包括冠状轮齿,而差动齿轮包括正齿轮轮齿。该措施的优点在于,它达到短的轴向长度,因此重量相对地较轻。或者,差动组件可呈冠状齿轮差速器,在该情形中,侧轴齿轮和差动齿轮呈锥齿轮的形式。
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在转动方面驱动地连接到差速器壳,第三和第四轴颈在其内端处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轴颈。根据第一方案,第三和第四轴颈纵在其外端处相对于差速器壳在圆周意义上未被支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KN动力传动国际有限公司,未经GKN动力传动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72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