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和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9213.9 | 申请日: | 200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2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实;岩瀬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协荣线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7/10 | 分类号: | H02G7/10;G02B6/46;B21F3/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锦华;郇春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吊架 制造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在该电缆吊架制造系统中,Z-绕组螺旋和S-绕组螺旋沿轴线经由转换部分交替且连续地形成,该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包括:
具有圆柱形空间的壳体,在该壳体中,吊架电线从所述壳体的一端供应,并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送出,和
多个螺旋成形模具,所述多个螺旋成形模具容纳在所述壳体的圆柱形空间内,使得所述螺旋成形模具彼此相邻并能够相互独立地旋转,其中
所述螺旋成形模具中的每一个包括:
底面,该底面形成与位于在所述壳体的内周面和所述底面之间与所述轴线以直角相交的平面上的螺旋的曲率相对应的形状,
Z-绕组壁面和S-绕组壁面,该Z-绕组壁面形成与相对于所述平面倾斜的Z-绕组螺旋的螺距相对应的形状,该S-绕组壁面形成与S-绕组螺旋的螺距相对应的形状,
所述Z-绕组壁面和所述S-绕组壁面在所述螺旋成形模具的纵向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处彼此相交,并且夹在所述Z-绕组壁面和所述S-绕组壁面之间的区域由所述底面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其中当将所述吊架电线插入时,所述螺旋成形模具的相交处位于沿所述轴线的方向布置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其中当形成所述Z-绕组螺旋或S-绕组螺旋时,所述螺旋成形模具的Z-绕组壁面或S-绕组壁面相继定位在彼此连接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其中所述螺旋成形模具在从吊架电线插入位置起的Z-绕组螺旋或S-绕组螺旋成形位置处的定位操作通过相对于作为参照的从所述壳体的吊架电线供应端起计数的第一螺旋成形模具同时地旋转多个第二和随后的螺旋成形模具以及通过以从前侧起的顺序停止所述螺旋成形模具的旋转而执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其中当形成所述转换部分时,所述螺旋成形模具通过从所述Z-绕组螺旋或S-绕组螺旋的成形位置到所述S-绕组螺旋或Z-绕组螺旋的成形位置的转换而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其中所述螺旋成形模具从所述Z-绕组螺旋或S-绕组螺旋的成形位置到所述S-绕组螺旋或Z-绕组螺旋的成形位置的位置转换操作通过相对于作为参照的从所述壳体的吊架电线供应端起计数的第一螺旋成形模具同时地旋转多个第二和随后的螺旋成形模具以及通过以从前侧起的顺序停止所述螺旋成形模具的旋转而执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其中所述螺旋成形模具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这样的值,使得当所述吊架电线从所述螺旋成形模具的前端移动到后端时,每个螺旋成形模具转过从所述Z-绕组螺旋或S-绕组螺旋的成形位置转换到所述S-绕组螺旋或Z-绕组螺旋的成形位置所必需的旋转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其中所述螺旋成形模具的旋转速度是均匀的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其中从所述壳体的吊架电线供应端起计数的第一螺旋成形模具是固定的,而第二和随后的螺旋成形模具是旋转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其中需要至少三个螺旋成形模具。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其中当形成所述Z-绕组螺旋或S-绕组螺旋时,所述螺旋成形模具的所述Z-绕组壁面或所述S-绕组壁面相继定位在彼此连接的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其中所述螺旋成形模具在从吊架电线插入位置起的Z-绕组螺旋或S-绕组螺旋成形位置处的定位操作通过相对于作为参照的从所述壳体的吊架电线供应端起计数的第一螺旋成形模具同时地旋转多个第二和随后的螺旋成形模具以及通过以从前侧起的顺序停止所述螺旋成形模具的旋转而执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缆吊架制造系统,其中当形成所述转换部分时,所述螺旋成形模具通过从所述Z-绕组螺旋或S-绕组螺旋的成形位置到所述S-绕组螺旋或Z-绕组螺旋的成形位置的转换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协荣线材株式会社,未经协荣线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92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