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对象的识别/位置估计系统以及其方法和程序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3549.2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3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小西勇介;中尾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S5/02 | 分类号: | G01S5/02;G01V3/12;G06K17/00;H04B1/59;H04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对象 识别 位置 估计 系统 及其 方法 程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识别人或物体等检测对象的固有信息的同时估计所述检 测对象的存在位置,并将检测对象的固有信息与其存在位置对应起来的检 测对象的识别/位置估计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由保持固有ID的装置与进行读取的装置构成的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系统中,由于ID保持装置以 及ID读取装置的天线指向性、多路径等引起的电波环境的混乱、附加ID 保持装置的人或物体引起的天线特性变化、来自设置在周围的计算机的电 波噪声等影响,会发生误检或漏检,存在ID检测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减少RFID系统的误检或漏检并使检测稳定,在专利文献1中, 积极改变ID保持装置与ID读取装置的位置关系,同时使多个ID保持装 置位置不重叠,由此构成可以即刻获得读取所需的电波的状态。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限制通过ID读取装置检测的范围而设 置屏蔽板,由此限定了电波的到达范围。
在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中,通过将ID保持装置容纳在总是朝向 适合读取的方向的容器内来稳定了检测。
另外,在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8等中,通 过对RFID系统的装置本身,例如用于控制发送功率、管理电源、改善SN 比的电路设计、收发天线构造等加以改进,来稳定了检测。
另外,作为用于使检测稳定的一般方法,有如下的处理,即:当未能 对读取结果的历史进行固定时间的读取时,判定为离开了检测区域的超时 (timeout)处理、针对读取结果的历史求出固定时间的平均电波强度或者 固定时间内的读取率的平均值计算处理、以及当电波强度或者固定时间内 的读取率低于固定值时判定为离开了检测区域的阈值处理。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3291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0593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05884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25993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17008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30705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1-28297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0-2428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为如下:
第一个问题是,为了使RFID系统的检测稳定,必须限制使用环境或 者使用方法。
这是因为如下原因:以往的RFID系统不能在多种使用环境或者所有 的使用方法中完全解决误检或漏检,从而为了在单个RFID系统中根据条 件充分减少误检或漏检,必须限制使用环境或者使用方法。
第二个问题是,RFID系统的检测会根据使用环境或者使用方法的变 化而变得不稳定。
这是因为如下原因:以往RFID系统中的装置本身的改进,即使能够 改善某个使用环境或者使用方法中的误检或漏检,但也不能解决其使用环 境或者使用方法发生了变化时RFID系统的检测变得不稳定的问题。而 且,不能动态地改变用于与使用环境或使用方法的变化无关地总能使检测 稳定的方法,难以兼顾检测的稳定性与检测的时间响应性或灵敏性。
第三个问题是,在以往的RFID系统中无法识别检测对象位于哪个位 置,也无法检测到检测对象的通过等。
这是因为没有提供估计检测对象的位置的构造以及将检测对象的估计 位置与检测对象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的构造。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估计检测对 象的存在位置,并将估计到的存在位置与识别检测对象的检测对象识别信 息对应起来估计每个检测对象的存在位置的技术。
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发明是一种检测对象的识别/位置估计系统,其特 征在于,包括:接收从附加于检测对象或由该检测对象保持的检测对象用 识别信息保持装置发送的识别信息的单元;取得所述检测对象的位置的单 元;以及将所述接收的检测对象的识别信息与所述取得的检测对象的位置 对应起来的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35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秸秆炭化窑
- 下一篇:一种抽拉式透明书架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