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取样台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4469.9 | 申请日: | 2006-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7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尼德伯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约翰·尼德伯格 |
主分类号: | G01N1/00 | 分类号: | G01N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漪;郑霞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取样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9月29日递交的临时申请序列号60/721,828的利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流体取样的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用于从热的或者加压的容器或者包含其他危险材料的容器中取样的方法和取样装置。
发明背景
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是,从排出管或者其他管道或者从存储容器、反应容器或其他容器中采集样品,并且把所述样品排放到样品接受器中,例如量筒、烧杯或其他测量容器中。但是,当处理危险流体,如具有高pH值或低pH值或高温或高压的流体时,取样过程可能对获取样品的操作员造成危险。操作员常常必须穿上安全设备以采集样品,尽管这样,仍会有一些待被取样的流体弄到暴露的皮肤上。有时液体会溅出,或样品接受器装得过满,使得过量液体从样品接受器流出,并且有可能流到操作员身上。时常,过量液体会溢到周围的区域上,引起滑倒危险,或者溢到多层生产机构中,尤其是可能仅铺有栅格的化工生产机构中,危及正在下面工作的人员。本发明通过将待被取样的容器直接用管道连接至具有用于收集样品的封闭的并通气的接受器的取样台,且允许用管将取样台排放物直接输送到从其可以把所述排放物泵回原来的容器的排液管或者贮槽来消除多种上述危险。
在许多应用中,最好在取样之前直观检查流体,例如确保待取样的流体混合充分,而目前在本领域中已知的取样器之中许多没有这种性能。另外,一些流体可能会离析,或者并非总是易于取样。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样品接受器以及流通设计的液体取样台克服了这两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生产过程之前、之中和之后对流体取样的安全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操作员提供一种从需要取样的储罐、管道或其他接受器安全地把样品采集到样品接受器中的方法,该样品接受器可以从取样台拆卸下来,以便于运输到分析该样品的实验室或者其他场所。由于是用管将样品直接输送到通气的接受器(ventedreceptacle)中,因此将不会有回溅或溢出。另外,如果使用取样台来对带有淤积物或其他固体的浆液或液体进行取样,可以在原处使用取样台检查液体中固体的浓度或者容量,然后可以通过底部阀把样品接受器排空到排液管道中,而不用拆卸样品接受器。如果需要离析液体样品,或者不准备在打开采样器的阀后立即取样,那么可以让液体流过取样器直到期望采集样品的时刻。
安装在取样台上游的清洗水管道使得样品接受器能在原处易于冲洗,而不需要拆卸样品接受器来清洗它。
以下各段落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
段落1:一种用于取样的方法,其包括:提供液体取样台,所述液体取样台可固定到要求液体取样的装置的排出管,所述取样台包括可拆卸接受器,所述可拆卸接受器在其下端设置有第一阀,且所述取样台还包括在所述接受器上游的第二阀;打开所述第一阀;打开所述第二阀;允许流体流过所述接受器,直到期望取样的时刻;关闭所述第一阀;允许待取样的流体流到所述接受器中,直到流体达到所需要的量;以及关闭所述第二阀,以阻止流体流到所述接受器中。
段落2:如段落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受器可在填充后被从所 述液体取样台拆卸。
段落3:如段落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受器可在填充后被拆卸,并被更换。
段落4:一种取样台,其包括:管状接受器,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端敞口;阀,其固定到所述第二端;固定装置,其用于可松开地固定所述接受器和相关联的阀;填充装置,其用于填充所述接受器;以及通气装置,其用于使所述接受器通气。
段落5:如段落4所述的取样台,其中,所述管状接受器可在其侧面具有指示容积测量的至少一个标记。
段落6:如段落4所述的取样台,其中,与所述接受器相关联的所述阀可以是自动控制阀。
段落7:如段落4所述的取样台,其中,填充阀可以是自动控制阀。
段落8:如段落4所述的取样台,其中,用于填充所述接受器的所述填充装置可以是在所述接受器上游的填充管,且所述管包含填充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约翰·尼德伯格,未经约翰·尼德伯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44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