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铁的制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47357.9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1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日野光兀;浦上昭;小林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C21B11/00 | 分类号: | C21B11/00;C21B1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制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焦碳等的碳质还原剂加热还原铁矿石等的铁源 而制造金属铁的技术的改良,详细地说是涉及一种效率化地制造具有规定 的碳浓度的金属铁的方法,其通过还原氧化铁并且进行渗碳,高效率地分 离由此而生成的金属铁,和在原料矿石等之中作为脉石成分等混入的熔渣 形成成分,从而效率化地制造具有规定的碳浓度的金属铁。
背景技术
本发明者们的其中一人,作为新型的直接制铁法率先提出专利文献1 所述的方法,其后又进行了该直接制铁法的改良研究。
该方法是通过加热还原含有碳质还原剂和氧化铁的原料混合物来制 造金属铁的方法,其具有如下特征,通过用来自碳质还原剂的还原性气体 还原氧化铁,使金属铁外皮生成且成长,在固体状态下进行还原直至金属 铁外皮内部实质上不存在氧化铁,再继续加热,使在内部生成的熔渣向金 属铁外皮的外侧流出,然后分离金属铁和熔渣。
在实施上述方法时,通过使因加热还原而生成的金属铁外皮熔融,从 而使处于金属铁外皮的内侧的熔融熔渣流出到该外皮的外侧即可。为了使 金属铁外皮熔融,通过使来自存在于金属铁外皮内的碳质还原剂的碳溶解 于金属铁中(该现象称为“渗碳”),由此降低该金属铁外皮的熔点即可。
在该方法中,使熔渣流出到金属铁外皮的外侧后的金属铁和生成熔渣 冷却固化后,粉碎熔渣,并且借助磁选和筛网区分固结成粒状的金属铁, 或者加热熔化固化的金属铁和生成熔渣,借助比重差加以分离,从而作为 金属铁能够得到95质量%以上,甚至是98质量%以上的高纯度物。
另一方面,在实施上述这种直接制铁法时,关于通过控制生成熔渣的 组成而促进金属铁的分离的方法,有几个提案。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方法,其作为氧化铁源使用制铁粉, 将其与碳质还原剂(以下称为碳材)和副原料(熔渣形成剂)混合,将生 成熔渣组成以CaO/SiO2质量比(碱度)计调整至1.4~1.6的范围,以1250~ 1350℃进行加热还原,由此使金属铁生成,将粒状的金属铁从含有FeO的 低熔点熔渣中分离。
但是该方法是使用制铁粉作为氧化铁源的方法。另外,该方法所采用 的熔渣形成成分的碱度调整在原料调配时刻进行,关于加热还原时生成的 熔渣和该熔渣中所含的氧化铁的举动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一种方法,其是将原料中的熔渣形成成分 的碱度控制在0.4~1.3的范围,并且将在炉床上的加热还原所需的时间的 1/3以上控制在1200~1350℃的温度范围,从而使铁的还原率为40~80%, 接着使还原生成物熔融的方法。
该方法所采用的上述碱度的调整,是在原料调配时通过计算进行的。 然而在该方法中,原料中所含的未还原氧化铁给熔融熔渣的生成造成的影 响,和熔融熔渣中所含的氧化铁的动态举动,还有该氧化铁会对由还原而 生成的金属铁的烧结状况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尚未得到追究。
另外,本发明者们其后又进一步反复研究,提供出专利文献4所述的 技术。该发明的基本思想具有的特征在于,将含有碳质还原剂和氧化铁的 原料混合物进行加热还原而制造金属铁时,通过控制上述原料混合物在还 原、熔融时生成且含有脉石成分的多成分系熔渣的固液共存相中的液相 率,以使生成的固体金属铁的渗碳和熔融得到促进,具体来说,是在于控 制金属铁的烧结温度,并且控制所得到的金属铁的碳含量(碳浓度,下同) 这一点。
但是,为了以该方法控制固液共存状态的熔渣的液相率,将导致如下 复杂的操作。即,需要预先求得原料混合物中所含的熔渣形成成分的组成 和温度与液相率的关系,调整从原料氧化铁成分和碳质还原剂中的灰分混 入到熔融熔渣中的量,此外,还需要调整根据需要被追加的熔渣形成成分 的添加量等。因此,就期望使该方法进一步发展,开发出以更简便的操作 就能够高效率地制造具有目标碳浓度的金属铁的这样的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者中的一人,为了阐明高炉内的铁的碳化现象,对 于熔融熔渣的共存下的氧化铁的还原,和由还原而生成且由于渗碳而溶解 有碳的铣铁(Fe-C)的动态举动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其结果确认如下现 象,率先作为非专利文献1进行了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73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碳酸酯制造中的设备清洁
- 下一篇:用于展示商品的悬挂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