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1抑制剂在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8287.9 | 申请日: | 200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5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M·曼奈斯;J·H·努延斯;F·皮珀;M·G·德西莫尼;G·J·齐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明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57 | 分类号: | A61K38/57;A61P41/00;A61P9/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康健;林晓红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1 抑制剂 预防 缺血 灌注 损伤 中的 应用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C1抑制剂在预防、降低和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治疗和预防性应 用,特别在由于中风的结果而发生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
发明背景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熟知的发生中的(occuring)病理状况。其可以是预见的 病理状况或者无法预见的病理状况。中风是一种最常见的无法预见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 风是工业化国家中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因素,导致长期伤残。中风是一种典型的心血管疾病, 影响通向脑部或者脑内的动脉。当这种动脉被血栓阻塞或者破裂时发生中风,导致由所述 阻塞的动脉供养的脑组织缺血。对脑的直接损害是由于血流中断所致,主要是由于丧失维 持组织存活的氧化作用,如果不能逆转而最后导致梗塞形成所致。然而,如果所述损害是可 逆的(自然或经治疗而逆转),则缺血组织的再灌注可自相矛盾地导致进一步的间接损害。 当存在长期缺血时,得自单独缺氧的“直接”损害是主要机制。对于较短时间的缺血,间接或 再灌注介导的损害令人感兴趣地成为对于最终的结果更重要的因素。
据报道补体C1的抑制剂-C1抑制剂(C1INH)在啮齿动物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通 过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展示神经保护作用(DeSimonietal,2003,JCerebBlood FlowMetab.23:232-9;Akitaetal.,2003,Neurosurgery52:395-400)。C1INH对于脑缺 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不需要CIq(DeSimonietal.,2004,AmJPathol.164: 1857-63)。最近,Storini等(2005,NeurobiolDis.19:10-7)报道了C1INH通过抑制炎症和 细胞从血管系统中募集至缺血部位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抗炎和抗凋亡作用。然而,给 予C1INH有疗效的中风周时间窗较窄。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较宽给药时间窗 的C1INH。
发明描述
本发明基于令人惊奇的发现,即在小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天然存在的血 浆衍生的C1抑制剂(C1INH)在缺血之后给予时丧失其大部分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 而重组的C1INH制备物在缺血和/或再灌注至少1小时后注射仍能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令 人惊奇地,当在缺血和/或再灌注后18小时注射时,仍能达到神经保护作用。天然存在的血 浆衍生的C1INH与重组C1INH制备物的差异是前者血浆半衰期为至少24小时并且是完全唾 液酸化的糖蛋白,后者具有降低的血浆半衰期并且具有与血浆产物不同的糖基化。
天然存在的血浆衍生的C1INH与重组C1INH制备物之间的已知差异是糖基化的程 度和类型。重组的糖蛋白含有大量不同的N-聚糖,包括寡甘露糖型、杂合型和复合型结构, 而血浆衍生的C1INH的N-聚糖主要由完全唾液酸化的复合型结构组成。由于糖基化的不同, 因此血浆衍生的糖蛋白的血浆半衰期为至少24小时,而重组C1INH具有降低的血浆半衰期。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预防、降低或治疗至少一种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方法, 其中C1抑制剂在缺血和/或在再灌注之后被给予。所述方法优选包括给予有效量的血浆半 衰期比血浆衍生的C1INH的半衰期短的C1INH的步骤。或者,所述方法优选包括给予有效量 的具有与血浆衍生的C1INH不同的糖基化的C1INH的步骤。这种方法涉及C1抑制剂在预防、 降低和/或治疗任何类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治疗和/或预防性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明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法明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82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耳高出密封外壳的蓄电池
- 下一篇:一种新型驻极体传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