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抑制VIII因子的抗体的细胞毒性抗体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49924.4 | 申请日: | 200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1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蒂安·贝朗;克里斯蒂娜·戈谢;克里斯托夫·德罗莫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LFB生物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395 | 分类号: | A61K39/395;A6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地址: | 法国雷***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抑制 viii 因子 抗体 细胞 毒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抑制人VIII因子的抗体的抗独特型抗体,所述抑制 性抗体靶向人VIII因子的C2区,所述抗体的每条轻链的可变区的核苷 酸编码序列与鼠科动物的核苷酸序列SEQ ID NO:1具有至少70%的一致 性,所述抗体的每条重链的可变区的核苷酸编码序列与鼠科动物的核苷 酸序列SEQ ID NO:2具有至少70%的一致性,所述抗体的轻链恒定区和 重链恒定区来源于非鼠科种的恒定区,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抗体在激活细 胞毒免疫细胞的FcγRIII受体,以及生产药物,特别是用于治疗血友病的 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A型血友病是与X染色体异常连锁的遗传性疾病,其导致受损伤之 处血液不能凝集。A型血友病是最常见的影响血液凝集的缺陷症;在法 国,每5000人中就有1人罹患,其占血友病病人的80%。该病是有关凝 集的蛋白,因子VIII(FVIII)的基因变异所致,其既可以由于血液中完 全缺乏FVIII,也可以是FVIII的部分缺陷。
血友病病人的20%罹患血友病的另一类型,血友病B;其由另一凝 血因子,IX因子的缺陷引起。
当前的血友病治疗(A型或B型)包括以静脉途径给药缺陷或缺失 的凝血因子。在法国,意在治疗A型血友病病人的FVIII可以以来源于 血液的药物的形式获得,所述血液由法国血液分割暨生化制品实验室 (Laboratoire Francais du Fractionnement et des Biotechnologies)(LFB)或国 际药物实验室供应,还可以以来自于基因工程的重组药物的形式获得。 事实上,已分离到编码FVIII的DNA,并已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Wood 等人,Nature(1984)312:330-337),并且已根据cDNA推断出其氨基酸序 列。
分泌出的FVIII是分子量为300Kda(2332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其 在内源性凝血通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无活性的FVIII由六个结构域组 成:从N末端到C末端为,A1(1-372残基)、A2(373-740残基)、B(741-1648 残基)、A3(1690-2019残基)、C1(2020-2172残基)和C2(2173-2332 残基)。分泌后,FVIII与温韦伯氏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相 互作用,vWF保护FVIII不受血浆蛋白酶作用。经凝血酶切割后,FVIII 从vWF上解离。切割使B区被排除,并形成异源二聚体。FVIII以该形 式在血浆中循环。该异源二聚体由一重链(A1、A2)和一轻链(A3、C1、 C2)组成。
当将FVIII灌输入血友病患者体内时,其与患者血液循环中的vWF 结合。激活的FVIII作为激活的IX因子的辅助因子起作用,IX因子加速 X因子到活性X因子的转换。激活的X因子使凝血酶原转换成凝血酶。 之后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换成纤维蛋白,并出现凝集。
在给药FVIII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在患者体内出现抗FVIII的抗体, 其被称为“抑制性抗体”。这些抗体中和FVIII的促凝活性,导致当抗体一 经灌注,FVIII就被灭活。因此,在能够抑制出血之前,所应用的凝血因 子就被破坏,其中出血导致了一系列的血友病并发症,使治疗失去了效 力。而且,某些非遗传性血友病患者可以产生抗内源性FVIII的抑制剂: 其为获得性的血友病。
研究显示,抗FVIII免疫应答是多克隆的,主要针对A2和C2结构 域(Gilles JG等(1993)Blood;82:2452-2461)。为研究FVIII抑制剂的形 成,建立了动物模型;用重组人FVIII免疫的大鼠显示出快速的多克隆型 的免疫应答(Jarvis等Thromb Haemost.1996Feb;75(2):318-25)。
抗FVIII的抑制性抗体干扰FVIII功能的机制有许多,包括干扰FVIII 的蛋白裂解,及干扰FVIII与不同伴侣如vWF、磷脂(PL)、IX因子、 活性X因子(FXa)或APC(活化蛋白C)的相互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FB生物技术公司,未经LFB生物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99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