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柔性覆层体带粘接在支承体上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0361.0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5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P·梅西耶;P·朗万;E·伦哈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西洋造船厂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00 | 分类号: | B29C65/00;B29C65/50;F17C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全平 |
地址: | 法国勒瓦***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覆层 体带粘接 支承 方法 | ||
1.将柔性覆层体带粘接在至少一柔性或刚性的支承体上的粘接方 法,所述柔性覆层体带和所述支承体包括至少一连续的金属薄片,所述金 属薄片以夹层方式被粘接在两玻璃纤维织物之间,所述方法包括以下的相 继工序:
除尘工序:为粘接区除尘;
粘合剂施放工序:将可聚合粘合剂膜均匀施放在所述柔性覆层体带和 所述支承体的两个待粘接表面中的至少之一上;
使所述粘合剂膜光整;
使所述柔性覆层体带在所述支承体上安放到位;
展平已安放的所述柔性覆层体带,以消除所有残余气泡;
将保护膜放置在所述柔性覆层体带上,以防止粘合剂在所述柔性覆层 体带的周沿上溢出,该保护膜的尺寸大于所述柔性覆层体带的尺寸,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所有前述的相继工序之后还包括柔性覆层体 带加压及加热工序,这一工序在于:通过压力机给靠于所述支承体的所述 柔性覆层体带加压,并在加压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时间内同时对该柔性覆层 体带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加的压力为 50mbar到200mbar;被粘接在支承体上的所述柔性覆层体带的加热温度 为50℃到70℃;并且,加热持续的时间为1小时到7小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加的压力为 100mbar;被粘接在支承体上的所述柔性覆层体带的加热温度为60℃; 并且,加热持续的时间为3小时到4小时。
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除尘工序之后和所述粘合剂施放工序之前,使粘性保护带条在所述支承体 上安放就位在将来的柔性覆层体带粘接区周围,以保护所述柔性覆层体 带,防止粘合剂的任何过度溢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粘合剂施放 工序之前和使用粘性保护带条时在所述粘性保护带条安放就位之后,对粘 接区进行等离子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施放工 序在所述等离子处理开始后最多3小时进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施放工 序在等离子处理开始后最多90分钟进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20℃到 25℃之间的受控环境温度下进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最大60% 的相对湿度的受控环境中进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粘合剂施放 时将粘合剂的温度保持在25℃到30℃进行该方法。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利用双组分环氧 粘合剂进行粘接时,所述柔性覆层体带加压及加热工序在粘合剂施放后最 多45分钟进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利用聚氨酯粘合 剂进行粘接时,所述柔性覆层体带加压和加热工序在所述粘合剂施放后最 多15分钟进行。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被粘接的所述柔 性覆层体带的加热在加压结束前至少30分钟停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覆层体 带跨放在两个相邻的支承体上时,通过在所述柔性覆层体带的位于这两个 支承体之间的结合线上方的区域上施加连续的辅助压力进行加压,以使所 述柔性覆层体带在该区域产生变形,该变形深入到结合区并因此吸收在所 述柔性覆层体带的长度上出现的折皱。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应用于形成集成在船只承载结 构中的绝热槽的壁,其中所述绝热槽用以封装流体,该壁由多个预制板的 组装体形成,其中每个预制板包括一插在两个绝热屏障之间的密封膜,其 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覆层体带保证所述密封膜在两个预制板之间的结合处 的密封的连续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是液化 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西洋造船厂公司,未经大西洋造船厂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03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井固井系统
- 下一篇:防泄漏智能型煤气排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