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图形应用的热塑性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52198.1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6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金雅东;玛丽亚·D·J·德范艾金德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88 | 分类号: | B29C47/88;B29C4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培善;封新琴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图形 应用 塑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发明背景
热塑性材料,特别是聚碳酸酯,可以用作需要优异尺寸稳定性、良好 印刷性和热成型性的图形应用(graphical application)中的膜。特定最终用途 应用支配特定性能的膜。例如,在汽车覆盖层或仪表组中,通常使用聚碳 酸酯膜(其也可以称作板、层、箔等),例如,用于提供精确的和一些情形中 三维尺寸模塑件,具有可以从背后照亮的多色图案。要求良好耐刮性或耐 磨性同时保持优异图案的其它应用,可以包括高性能标记或地板图形应用。
实现具有无缺陷图案和美学的尺寸稳定模塑件需要精确控制膜性能。 特别是对于热成型期间的最小变形,期望的是低应力水平和应力扩散。另 外,在结构化(textured)表面中具有可控的低粗糙度和低光泽的抛光/结构化 聚碳酸酯膜难以平衡,同时也保持低迟滞水平。
发明概述
本文中公开了制备抛光/结构化膜的方法,和由此制得的膜。一种实施 方式中,一种制膜方法,包括:将热塑性材料加热到高于该热塑性材料的 玻璃化转变温度;使加热的热塑性材料通过塑模(die)并传递到抛光压延辊和 弹性压延辊上;和使该加热的热塑性材料在所述抛光压延辊和弹性压延辊 之间通过,由此形成膜。该弹性压延辊的平均辊表面粗糙度为约0.5μm~约 0.9μm。两压延辊之间的轧点压力(nip pressure)为约100kPa~约2 000kPa。 该膜的平均膜表面粗糙度为约0.5μm~约0.9μm,光泽小于或等于约10,平 均应力小于或等于约60nm,且应力扩散(stress spread)小于或等于约50。
从下面详细的描述、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来看,将领会和理解上述 和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示例性的附图,
该图为连续挤出体系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阐述了将热塑性材料 熔体向下挤到位于水平面中的两个压延辊之间的辊隙或间隙中。
详细描述
本文中公开了热塑性膜,更特别地能够应用于多种应用的抛光/结构化 热塑性膜,包括图形应用(例如,控制板或仪表覆盖层等等)、汽车应用(例 如汽车仪表组等等)、多层结构中、热成型制品等等。应当指出的是,这些 图形膜可以是单层(例如特征在于无涂层的整体或单块膜)或多层结构。
本文中还公开了制备该抛光/结构化膜的方法。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挤 出方法可以包括:将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喂入挤出机中;将树脂在挤出机 中加热到高于该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熔融温度,由此制得热塑性聚碳酸 酯树脂的熔体;将该熔融树脂朝下通过具有狭缝(slot)型(任选地,可以使该 狭缝垂直于压延辊之间的间隙(辊隙)定向)的挤出喷嘴口挤出;使熔融树脂 朝下通入两个压延辊之间的间隙,至少一个压延辊具有高抛光表面,且其 中将压延辊保持在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辊温;和在该热塑性聚碳酸酯向 前通过该间隙时使该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膜冷却到低于其玻璃化转变温 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图形膜可以由热塑性材料(例如聚碳酸酯树脂如 Lexan树脂,可从General Electric Company,Schenectady,N.Y.商购获得) 形成。可以用于制备该基础膜的可能的聚碳酸酯树脂包括,芳族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共聚物等等,以及包含前述的至少一种的共聚物,包含前述的至 少一种的反应产物,和包含前述的至少一种的组合;如聚酯碳酸酯共聚物。 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的实例(特别是芳族均聚碳酸酯树脂)描述于Ariga等的 US 4 351 920中。这些聚碳酸酯树脂可以通过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光气的反 应获得。其它可能的聚碳酸酯树脂可以通过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酯前 体如碳酸二芳酯的反应获得。示例性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为2,2-双(4-羟基苯 基)丙烷(即,双酚A)。聚酯碳酸酯共聚物可以通过二羟基苯酚、碳酸酯前 体和二羧酸如对苯二甲酸和/或间苯二甲酸的反应获得。任选地,一定量的 二元醇也可以用作反应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21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