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宽频短路偶极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05770.5 | 申请日: | 200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6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翁金辂;李伟宇;苏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9/16;H01Q13/08;H01Q2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晓刚;李晓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频 短路 天线 | ||
1.一种超宽频短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超宽频短路偶极天线包括:
轴对称配置的第一与第二开口环形辐射金属片,该第一开口环形辐射金 属片具有底边大致平行于对称轴的类等腰梯形的第一空部,该第一开口环形 辐射金属片沿大致平行于对称轴的弦去除一劣弧部分形成第一直侧边,该第 一直侧边上具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与类等腰梯形的第一空部的长底边垂 直连通;该第二开口环形辐射金属片具有底边大致平行于对称轴的类等腰梯 形的第二空部;该第二开口环形辐射金属片沿大致平行于对称轴的弦去除一 劣弧部分形成第二直侧边,该第二直侧边上具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类 等腰梯形的第二空部的长底边垂直连通;该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朝向相反; 且该第一开口环形辐射金属片上具有第一信号馈入点、第一上端短路点和第 一下端短路点,该第二开口环形辐射金属片上具有第二信号馈入点、第二上 端短路点和第二下端短路点,第一信号馈入点和第二信号馈入点相邻地位于 两开口之间,并由第一信号馈入点、第一上端短路点、第二上端短路点和第 二信号馈入点围成渐宽结构的第三空部,及由第一信号馈入点、第一下端短 路点、第二下端短路点和第二信号馈入点围成渐宽结构的第四空部,该第三 空部与第四空部相互贯通;
短路金属细片,电连接于该第一及第二开口环形辐射金属片之间,该短 路金属细片配置在信号馈入点的右侧;以及
一同轴传输线,具有一中心导线以及一外层接地导体,该中心导体及该 外层接地导体分别耦接第一信号馈入点和第二信号馈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频短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 金属细片包括两个短路金属细片,这两个短路金属细片对称配置在信号馈入 点的左侧和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频短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与 第二开口环形辐射金属片由金属片切割制作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频短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与 第二开口环形辐射金属片由蚀刻或印刷技术形成在一介质基板上。
5.一种超宽频短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超宽频短路偶极天线包括:
一介质基板;
第一与第二辐射金属片,该二辐射金属片轴对称地配置在该介质基板 上,该第一辐射金属片具有大致平行于对称轴的第一直侧边,该第一直侧边 上具有第一开口;该第一辐射金属片还具有去除对顶两角的第一类棱形空 部,该第一类棱形空部由第一开口扩展连通于第一类等腰梯形空部的长底边 而形成;该第二辐射金属片具有大致平行于对称轴的第二直侧边,该第二直 侧边上具有第二开口;该第二辐射金属片还具有去除对顶两角的第二类棱形 空部,该第二类棱形空部由第二开口扩展连通于第二类等腰梯形空部的长底 边而形成;该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朝向相反;且该第一辐射金属片上具有第 一信号馈入点、第一上端短路点和第一下端短路点,该第二辐射金属片上具 有第二信号馈入点、第二上端短路点和第二下端短路点,第一信号馈入点和 第二信号馈入点相邻地位于两开口之间,并由第一信号馈入点、第一上端短 路点、第二上端短路点和第二信号馈入点围成渐宽结构的第三空部,及由第 一信号馈入点、第一下端短路点、第二下端短路点和第二信号馈入点围成渐 宽结构的第四空部,该第三和第四空部相互贯通;
短路金属细片,电性连接于该二辐射金属片之间,该短路金属细片配置 在二信号馈入点的右侧;以及
一同轴传输线,用以耦接该二信号馈入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宽频短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 金属细片包括两个短路金属细片,这两个短路金属细片对称配置在信号馈入 点的左侧和右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超宽频短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二 辐射金属片是以蚀刻或印刷方式形成在该介质基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超宽频短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短 路金属细片与该二辐射金属片一体成形。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超宽频短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同 轴传输线铺设在该二开口的其中一者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57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