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架体的制作方法及构架体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6714.3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4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江角昌邦;户取征二郎;冈田智仙;佐川年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B23K33/00;B61D17/04;B61D17/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架 制作方法 | ||
1.一种构架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不锈钢板上重叠1个或多个铝合金制挤压型材,
摩擦搅拌接合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彼此的对接部分、或重叠部分,并且摩擦搅拌接合所述对接部分、或重叠部分和所述不锈钢板,该摩擦搅拌接合相对摩擦搅拌接合的长度方向间歇地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架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和所述不锈钢板进行了所述摩擦搅拌接合而成的线有多条,
间歇地进行所述摩擦搅拌接合,使在所述多条线中的1条摩擦搅拌接合的线中,连续地进行了摩擦搅拌接合的区域与邻接的线的不连续的区域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架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和所述不锈钢板进行所述摩擦搅拌接合的部位的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具有向构架体的内侧突出的凸部,
将该凸部与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彼此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并且与所述不锈钢板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架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和所述不锈钢板进行所述摩擦搅拌接合的部位具有向构架体的内侧突出的凸部,
将该凸部与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彼此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并且与所述不锈钢板间歇地进行所述摩擦搅拌接合,在进行所述2个所述摩擦搅拌接合时,使进行所述摩擦搅拌接合的旋转工具的大径部和其前端的小径部的边界位于所述凸部内,进行所述摩擦搅拌接合。
5.一种构架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不锈钢板上重叠铝合金制挤压型材,
摩擦搅拌接合所述不锈钢板和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
所述摩擦搅拌接合相对其长度方向间歇地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架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由没有所述构架体的内面侧的面板的单一型材部、和位于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具有所述内面侧的面板的中空型材部构成,
将所述单一型材部的所述构架体的外面侧面板与所述不锈钢板进行所述摩擦搅拌接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架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由没有所述构架体的内面侧的面板的单一型材部、和位于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具有所述内面侧的面板的中空型材部构成,
在所述单一型材部的所述构架体的外面侧面板的内侧具有向所述构架体的内侧突出的凸部,
将所述凸部与所述不锈钢板进行所述摩擦搅拌接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架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由没有所述构架体的内面侧的面板的单一型材部、和位于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具有所述内面侧的面板的中空型材部构成,
在所述单一型材部的所述构架体的外面侧面板具有向所述构架体的内侧突出的凸部,
将所述凸部与所述不锈钢板间歇地进行所述摩擦搅拌接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架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由没有所述构架体的内面侧的面板的单一型材部、和位于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具有所述内面侧的面板的中空型材部构成,
在所述单一型材部的所述构架体的外面侧面板的内侧具有向所述构架体的内侧突出的凸部,
所述凸部所述内侧的端面的宽度比用于进行所述摩擦搅拌接合的旋转工具的大径部大,
在该状态下进行所述摩擦搅拌接合。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架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合金制挤压型材由没有所述构架体的内面侧的面板的单一型材部、和位于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具有所述内面侧的面板的中空型材部构成,
将所述单一型材部的所述构架体的外面侧面板与所述不锈钢板进行所述摩擦搅拌接合,
然后,用接合材将进行了所述摩擦搅拌接合的部分的周边的所述中空型材部的内侧面板和相邻的中空型材部的内侧面板接合。
11.一种构架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不锈钢板上重叠第一铝合金制挤压型材和第二铝合金制挤压型材,
将所述第一铝合金制挤压型材和第二铝合金制挤压型材的对接部分或重叠部分与所述不锈钢板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67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价廉引出口和优良信号质量的差分输入/输出样条
- 下一篇:液体比重差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