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擎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07371.2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5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苏泓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30 | 分类号: | F02F1/30;F02F1/06;F01P1/02;F01P5/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擎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擎散热结构,尤指于增加引擎燃烧室附近汽缸头及汽缸本体的散热片厚度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车辆的操作,如摩托车、全地型车辆等,是将外界导入的新鲜空气和燃油混合为油气后,再将油气输入引擎燃爆产生动力,而推动活塞做往复运动,经由曲轴带动皮带变速机构来进行传动,以达到行进的目的。
而针对车辆引擎运转时所产生的高温,因散热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气冷式引擎及水冷式引擎二种,其中,一般气冷式引擎,如图1、2所示,主要是由引擎动力系统以及一通过引擎动力系统的冷却风罩所组成,该引擎动力系统1包括有曲轴箱11、与曲轴箱11连结的曲柄轴12、架设于曲轴箱11上的汽缸本体13、伸置于汽缸本体13中的活塞14、设于汽缸本体13上的汽缸头15,至于冷却风罩则是由盖设于引擎动力系统1周缘的汽缸体13与汽缸头15上的导风罩16所形成,如箭头所示,且在导风罩16较低处形成冷却风入口161、在导风罩16的丨侧形成冷却风出口162,另外,曲柄轴12的输出端直接驱动一冷却风扇17运转,且该冷却风扇17并对应于导风罩16的冷却风入口161;当曲柄轴12带动冷却风扇17运转时,冷却风将由入口161进入,并通过导风罩16与汽缸本体13、汽缸头15之间的冷却风通路,使冷却风将汽缸本体13与汽缸头15上的散热片131、151上的热量带走,而达到冷却汽缸体13与汽缸头15的目的,使引擎动力系统1可在正常工作温度运转,最后冷却风由出口162排出。
请参阅图2所示,该汽缸本体13及汽缸头15为了增加散热的面积,会于汽缸本体13及汽缸头15上设置多个间隔排列的散热片131、151,其中,当油气进入燃烧室19后,经火星塞18点火燃爆,其膨胀的气体压力则会产生推力推动活塞14作上、下的往复运动,当活塞14下降时,进气阀开启,引导混合油气进入燃烧室19内燃烧,燃烧后的废气则由排气阀迅速排出并经由排气埠153排出至排气管(图中未示出)中;而当车辆于行进时,冷却风会沿着汽缸本体13及汽缸头15四周流动,并带走散热片131、151上的热量(即高温热空气),并由导风罩16的出口162排出。
公知借助于汽缸头15及汽缸本体13的周缘设置散热片151、131来进行散热,由于燃烧室19于引擎中是温度最高的地方,因此通常位于燃烧室19附近的汽缸头15或汽缸本体13的散热片151、131的长度较长,而越远离燃烧室的散热片151、131则长度越短,由此来达到引擎散热的目的,然而,由于燃烧室的温度是最高的,因此在汽缸头15与汽缸本体13的接合面位置温度同样最高,而公知散热片151、131的厚度皆为均匀等厚,因此容易造成汽缸头15及汽缸本体13的温差过大且散热不均匀,一旦温差过大即容易产生下列缺点:
1.汽缸本体13及汽缸头15的热变形率较大,如图3所示,由图中的热变形率曲线L可看出,由于该燃烧室19的温度相当高,该汽缸头15及汽缸本体13接近燃烧室19的热变形曲率,是远大于离燃烧室19较远的热变形曲率,进而会使该处产生热变形,导致组件变形或磨损,严重的话会影响或活塞14操作的真圆度差,并与汽缸本体13之间的配合造成卡缸、磨损汽缸壁,缩短引擎寿命。
2.活塞14与活塞环在汽缸本体13内运动,由于汽缸本体13热变形不均,导致密封不良刮油性差,造成汽缸本体13内的机油消耗。
3.增加吹漏气,且机油会遇热燃烧挥发,使车辆排出黑烟,造成环境污染。
由于公知的引擎冷却机构在使用上具有上述的缺点,而仍有未臻完善之处,发明人凭借其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针对公知的引擎冷却机构作一研究改良,再经过多次的试验与修正后,终获致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散热结构,其主要是于引擎的汽缸头及汽缸本体的周缘设有多个呈间隔设置的散热片,其中,该汽缸头及汽缸本体的散热片厚度呈非等厚状,越接近燃烧室其散热片的厚度越大于远离燃烧室的散热片厚度,由此可降低引擎位于燃烧室附近的热变形率,以避免引擎汽缸头及汽缸本体散热不均的缺点,进而提升引擎冷却散热的功效,来达到汽缸头整体的散热效果,以避免散热温度不均造成机件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的气冷式引擎的示意图。
图2是公知的气冷式引擎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公知的汽缸头及汽缸本体热变形率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汽缸头及汽缸本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73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酵制备L-氨基酸的方法
- 下一篇:高活性生物保水盐碱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