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冷连续干馏式秸秆炭粉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7486.1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赵陆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陆凯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连续 干馏 秸秆 炭粉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秸秆进行制炭的装置,尤指一种水冷连续干馏式秸秆炭粉机。
背景技术
当前秸秆炭粉的制造方法多采用土法地坑式,即在地面上挖一坑点火后把秸料撒在上面,炭化一层撒一层,达到一定量后封土压实冷却后产出炭份。这种工艺虽然简单,但炭化温度低,炭化质量差;为自然冷却,不能连续作业,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的烟气,严重污染环境。
在焦炭生产过程中,多采用多组炭化室直接水冷的连续生产方法,也有采用多组炭化管轴杆推进的连续直接水冷的生产工艺。所涉及的装置结构复杂,造价很高,其结构不适合秸杆炭化的生产和普及;单机生产效率较低;而且所采用的直接水冷方式会严重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连续工作,降低劳动强度,单机生产效率高,水循环干冷,又能使烟气循环利用的同时解决焦油堵塞管道和风机的水冷连续干馏式秸秆炭粉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水冷连续干馏式秸秆炭粉机,包括燃烧室、炭化室、给料机、气化炉、卸料机、燃烧室通过顶部的传热口与炭化室连通,炭化室内设有炭化管,在出料口的下方设有循环冷却水箱。在炭化室内自上而下设有多级炭化管,每级炭化管中的每个炭化管中设有螺旋输送机,炭化室内设有集气室,集气室套装在除第一级以外的各级炭化管上,在集气室内的每个炭化管的上部设有一与集气室连通的出气口,集气室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并通过回气管与安装有射流风机的预混管连通,预混管通过火道与燃烧室连通。
上述水冷连续干馏式秸秆炭粉机,所述的每级炭化管中的螺旋输送机的推进方向相同,任意相邻上下两级炭化管中的螺旋输送机的推进方向相反,且上一级炭化管中的螺旋输送机的推进终端与下一级炭化管中的螺旋输送机的推进始端之间由下料通道连通。
上述水冷连续干馏式秸秆炭粉机,所述的每级炭化管除最下部一级炭化管至少设有一个管体外,其余各级炭化管至少设有两个管体。
上述水冷连续干馏式秸秆炭粉机,所述的炭化室内自上而下设有四级炭化管:分别为第一级炭化管、第二级炭化管、第三级炭化管和第四级炭化管,第一级炭化管和第二级炭化管之间、第二级炭化管和第三级炭化管之间及第三级炭化管和第四级炭化管之间由下料通道连通。在每级炭化管的每个管体内分别设有螺旋输送机,第一级炭化管和第二级炭化管内的螺旋输送机通过传动链条和张紧链条传动连接,第三级炭化管和第四级炭化管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第一级炭化管和第三级炭化管中的螺旋输送机的推进方向相同,第二级炭化管和第四级炭化管中的螺旋输送机的推进方向相同,第一级炭化管和第三级炭化管中的螺旋输送机的推进方向与第二级炭化管和第四级炭化管中的螺旋输送机的推进方向相反。炭化室内设有集气室,集气室套装在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炭化管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炭化管在集气室内的每个炭化管的上方设有一与集气室连通的出气口。集气室与集气室之间通过排气管连通,集气室通过回气管和预混管连通,预混管的末端设有射流风机,预混管的另一端与火道连通。在第一级炭化管的上部设有一隔板,炭化室通过在隔板上开有的排烟孔与排烟管连通。在出料口的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卸料机,卸料机设在所述的循环冷却水箱中并与循环冷却水箱隔封。
所述的下料通道连通螺旋输送机推进终端的第一级中的每个炭化管和与之相对应的螺旋输送机推进始端的第二级中的炭化管,它还连通螺旋输送机推进终端的第二级中的每个炭化管和与之相对应的螺旋输送机推进始端的第三级中的炭化管,它还连通螺旋输送机推进终端的第三级中的每个炭化管和与之相对应的螺旋输送机推进始端的第四级中的炭化管。
所述的第一级炭化管、第二级炭化管、第三级炭化管至少设两个管体,所述的第四级炭化管至少设一个管体。
所述的气化炉通过配风电机与火道连通。
上述水冷连续干馏式秸秆炭粉机,在所述的回气管的上部设有一调压阀门,调压阀门的一端与回气管连通,另一端与减压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陆凯,未经赵陆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7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温贮物箱及其箱体和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心排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