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9321.8 | 申请日: | 200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3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正识 |
主分类号: | A23L1/16 | 分类号: | A23L1/16;A23L1/48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0000福建省福州市台江***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馅芯 细条 米面 食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条或米粉等食品领域,尤其是一种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面条或米粉等米面食品都是纯粹由面团或米团制成的细条状产品,不仅口味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口味多样化的需求,而且营养成份单一,不能让人们在食用时同时摄入多种营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它不仅可大大改善以往面条或米粉等食品的单一口味,使米面食品口味多样化,而且可增加米面食品的营养成分,使人们在食用米面主食的同时即能摄入丰富的营养。
本发明技术方案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一、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细条状馅芯和包裹于馅芯外部的外皮,所述馅芯主要由可食用的动物或植物食品制成,所述外皮主要由面团或者米团制成。
为了方便煮食和包装,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皮的外径最好在10mm以下,这样既有利于将食品煮熟或包装,而且煮熟的食品方便人们食用,口感和观感也较好。
所述馅芯或外皮或馅料和外皮内含有可食用的调味料、调色剂或营养添加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制作的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中,所述外皮内可包裹有单条或多条馅芯;或者所述馅芯外部可包裹有单层或多层外皮;或者所述外皮内包裹有多条馅芯,多条馅芯的外部也同时包裹有多层外皮。
二、用于制备方案一所述的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①将面粉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制成面团,或者将生米磨成粉后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制成生米团,或者将生米与水一起磨制成米浆后再脱水制成生米团,或者将熟米制成泥状熟米团,待用;
②将可食用动物或植物食品混合搅拌均匀制成馅芯原料,待用;
③将面团或米团和馅芯原料放入带有嵌套式出料口和推进装置的成型设备中,使面团或米团与嵌套式出料口的外围大出料口连通,使馅芯原料与嵌套式出料口的内部小出料口连通,通过推进装置对各出料口同步挤压推进,从而挤压出中部带馅芯的细条状米或面食品。
较之已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可大大改善以往面条或米粉等食品的单一口味,使米面食品口味多样化;(2)可提高米面食品的营养丰富性,使人们在食用米面主食的同时即能摄入丰富的营养;(3)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的第一种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的第二种构造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的第三种构造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的第四种构造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馅芯,2、外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它包括细条状馅芯1和包裹于馅芯外部的外皮2,所述馅芯主要由可食用的动物或植物食品制成,所述外皮主要由面团或者米团制成。
上述外皮的外径最好在10mm以下。
上述馅芯或外皮或馅料和外皮内含有可食用的调味料、调色剂或营养添加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制作的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中,所述外皮内可包裹有单条或多条馅芯(如图1或图2所示);或者所述馅芯外部可包裹有单层或多层外皮(如图1或图3所示);或者所述外皮内包裹有多条馅芯,多条馅芯的外部也同时包裹有多层外皮(如图4所示)。
实施例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实施例1所述的带馅芯的细条状米面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①将面粉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制成面团,或者将生米磨成粉后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制成生米团,或者将生米与水一起磨制成米浆后再脱水制成生米团,或者将熟米制成泥状熟米团,待用;
②将可食用动物或植物食品混合搅拌均匀制成馅芯原料,待用;
③将面团或米团和馅芯原料放入带有嵌套式出料口和推进装置的成型设备中,使面团或米团与嵌套式出料口的外围大出料口连通,使馅芯原料与嵌套式出料口的内部小出料口连通,通过推进装置对各出料口同步挤压推进,从而挤压出中部带馅芯的细条状米或面食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正识,未经陈正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93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豆类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下一篇:LC共振巨磁阻抗效应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