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素可预热配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2142.X | 申请日: | 200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尹良明;崔银河;王玉彬;关淮;王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110001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素 预热 配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素配料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碳素可预热配料系统。
背景技术
碳块生产的中碎及成型车间主要完成中碎筛分、配料、混捏、成型、冷却等工序。其中在配料、混捏和成型工段主要采用两种成熟的工艺:一种是非连续生产工艺,采用的设备主要是配料车、配料秤、混捏锅和振动成型机;一种是连续生产工艺,采用的设备主要是配料秤、配料螺旋机、预热螺旋、连续混捏机、冷却机和振动成型机;这种非连续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设备数量多但产能小;最主要的差异是在配料系统和混捏系统:在配料工序阶段,原料缺少预热工序,各种粒度的原料配比称量后,配料车将直接送往混捏锅进行混捏。在混捏工序阶段,由于缺少原料的预热工序,混捏锅就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预热,大约在50分钟左右,加上整个干混和湿混时间以及配料时间、出糊料时间等,完成一锅合格的糊料3-4t将需要至少80分钟的时间,生产效率大大降低;最重要的是,这种配料工艺制约了整个碳素厂碳块的生产,是产能的最大瓶颈。可见,如果能在配料前后适当提高原料的温度,干混时间将大大减少;适当改善配料效果和配料精度,车间的生产潜能将得到充分挖掘,配料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配料效率将大大提高,并将使生产更加环保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可预热配料系统,其目的是通过在配料工序的前后设计一种可以加热、保温的配料系统,实现对原料的预热和保温,进而节省混捏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碳素可预热配料系统,它包括配料仓、集合料斗、配料秤、配料车和混捏锅,其中增加一套向配料仓、集合料斗和配料秤供热的全密闭循环导热油加热系统,实现对原料的预热,配料仓、集合料斗、配料秤和配料车外壁用保温层覆盖;所述的全密闭循环导热油加热系统由给油系统、排油系统、加热管路和闸阀构成,给油系统与加热管路连接,加热管路另一端与排油系统连接,闸阀设置在加热管路上;所述的加热管路采用并联方式安装,配料仓、集合料斗、配料秤、配料车和混捏锅均有各自的管路,各管路的入口端与给油系统的加热管路连接,各管路的出口端与排油系统的加热管路连接。
所述的给油系统是由泵、阀、罐体组成的能提供一定压力、温度的介质的给油系统,其加热介质是导热油。
所述的排油系统是由罐体、管路和阀门组成的热油回收系统,其加热介质是导热油。
所述的循环导热油加热系统温度的可调范围在40-300℃。
所述的配料仓包括粗颗粒焦配料仓、中颗粒焦配料仓、细颗粒焦配料仓、粉料配料仓、粗残极配料仓、细残极配料仓以及所有的卸料阀。
所述的配料仓是指内部安装有加热管路的配料仓。
所述的集合料斗是指外部安装加热管路的集合料斗。
所述的配料秤包括粗颗粒石油焦配料秤、中颗粒石油焦配料秤、细颗粒石油焦配料秤、粉料配料秤、粗残极颗粒料配料秤、细残极颗粒配料秤。
所述的加热管路与给油系统为软连接。
所述的加热管路与排油系统为软连接。
所述的配料车的内部料仓设有保温层,能对原料进行保温。
所述混捏锅上部安装有混捏锅上料斗,混捏锅上料斗由钢板和型钢焊接而成,混捏锅上料斗外用保温层覆盖。
所述的保温层使用硅藻土保温材料涂抹并外加镀锌铁皮覆盖。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解决了传统配料系统中原料不能预热、保温以及配料过程原料粉尘量太大等问题;实现配料系统全密闭生产;减少了配料时间,从而提高了配料效率;提高了原料的预热温度就提高了原料和液态沥青结合的浸润性,减少了原料干混时间,使车间产能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碳素配料预热系统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碳素可预热配料系统配置侧视图。
图中,1.配料仓;2.配料秤;3.集合料斗;4.配料车;5.混捏锅上料斗;6.混捏锅;7.给油系统;8.排油系统;9.配料仓加热管路;10.配料仓保温层;11.配料秤保温层;12.集合料斗加热管路;13.集合料斗保温层;14.配料车保温层;15.闸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1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浆模塑外定型内气囊热定型模具
- 下一篇:泵压力微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