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试管苗集群式切段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8339.4 | 申请日: | 200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6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智;王舰;周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青海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全宏毅 |
地址: | 810016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试管 集群 式切段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的繁殖方法,特别是一种马铃薯试管苗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省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常年100万亩以 上,是第三大种植作物。在过去,马铃薯生产长期以来一直受“马铃薯退化” 的影响,新品种的优良种性不断丧失,导致马铃薯产量长期低下,品质也得不 到保证。随着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这个问题才根本上逐渐得以解决。 但是脱了毒的马铃薯在大田生产中很容易再次感染病毒,表现出“退化”现象, 三代以后即不能再作为种子使用。这就要求必须持续提供脱过毒的马铃薯试管 苗,为整个马铃薯生产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的马铃薯脱毒种薯。马铃薯脱毒苗 繁殖技术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基础,无论是在隔离网棚还是在隔离温室, 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都需要提供大量的脱毒试管苗。传统的马铃薯试管苗生 产采用单株试管苗单节切段繁殖技术,一般每次取一株试管苗,放培养皿内, 依节间切成小段,再放入培养瓶(皿)中,每个培养瓶内放约30个切段;一般 每个培养瓶中,需要切6株试管苗、切30次才能完成一瓶。每切一株试管苗, 就必须对剪切工具进行一次灭菌处理。切成小段的试管苗在培养皿内的培养基 上,再进行扩大培养,从而完成马铃薯试管苗的繁殖。这种方法操作烦琐,效 率低,成本高;严重制约试管苗繁殖效率,影响脱毒马铃薯在马铃薯生产中的 大面积推广应用。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操作次数少、成本低、种苗受污 染的几率也低的马铃薯试管种苗繁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a.基础苗培养:马铃薯试管苗在20-22℃,16小时 光照/8小时暗培养的条件下培养22-25天,每个试管苗长到5-6片叶子;
b.配制培养基:配制简化MS培养基,即只含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分的 MS培养基,加琼脂粉6克/升,蔗糖30克/升,调节pH值为5.8;分装到培养 瓶中,放入高压灭菌锅在121℃下灭菌20分钟;取出平置,冷却凝固,待用;
c.集群切段:在无菌工作台上,一次性用消过毒的镊子取出培养瓶中的全 部基础苗,用消过毒的剪刀,将取出的基础苗基本按其节间位置同时切断,切 入准备好的培养瓶;每瓶基础苗切入4个新的培养瓶中;每个培养瓶放置的茎 段为基础苗数的1.3-1.5倍;
d.茎段摆放:切完一瓶基础苗后,用消过毒的镊子将切入新的培养瓶中的 茎段进行摆放,使每个茎段均匀分散平摆在培养基上,封口;
e.培养:将封口的培养瓶置于培养室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20-22℃,16 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培养22-25天;
f.再次切段繁殖:重复步骤b-e,直至所需要的量。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1、由于是将全部试管苗一次全部拿出进行 切段,而不是一根一根地切段,所以效率大幅度提高。如果,一次处理30根试 管苗,则效率可提高30倍。2、由于是将试管苗一次切入培养瓶中,茎段的摆 放也仅仅是个别调整而已。而不是将茎段一个一个地放入瓶中,也大大提高了 效率。3、由于一次成批处理多根试管苗,所以大大减少了对操作工具的灭菌次 数。如果一次处理30根试管苗,则切30根试管苗才对操作工具进行一次灭菌 处理,而现有技术,每处理1根试管苗,就要对操作工具灭菌一次。同时,相 比于现有技术还大大减少了试管苗染菌的几率。最后,由于效率的提高使得人 力资源得到节省,也就降低了成本。灭菌次数的减少,也降低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试管苗繁殖
a.基础苗培养:马铃薯试管苗在20-22℃,16小时光照/8小时暗培养的条 件下培养22-25天,每个试管苗长到5-6片叶子;每瓶约30根苗;
b.配制培养基:配制简化MS培养基,即只含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分的 MS培养基,加琼脂粉6克/升、蔗糖30克/升,调节pH值为5.8;分装到培养 瓶中,放入高压灭菌锅在121℃下灭菌20分钟;取出平置,冷却凝固,待用;
c.集群切段:在无菌工作台上,一次性用消过毒的镊子取出培养瓶中的全 部基础苗,用消过毒的剪刀,将取出的基础苗基本按其节间位置同时切断,切 入准备好的培养瓶;每瓶基础苗切入4个新的培养瓶中;每个培养瓶放置的茎 段为基础苗数的1.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未经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83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