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自热海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8940.3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8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翟文俊;高海燕;孟贤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贤玉 |
主分类号: | A23B4/00 | 分类号: | A23B4/00;A23B4/005;A23L1/333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佘文英 |
地址: | 710061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海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干海参加工成即食自热海参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海参(sea cucumber)为棘皮动物(Echm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ioider)动物的总称。其中20多种海参可供食用,常见的海参有刺参、花刺参、绿刺参、玉足海参等。在我国北方只有一种食用海参,即刺参,是食用价值最高的一种海参。海参被列为海味八珍之首,营养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海参便是滋补强身的名贵佳品和防治一些疾病的良药,我国历代医书中多有记载,海参味甘性温,有补肾宜精、养血润燥、延年益寿之功效,可与人参媲美。
由于鲜活海参体内含有的生物酶,使海参很难离水长途运输。商品海参一般是由鲜海参加工而成的干参;商品参也有以干参经水浸泡、软化、脱盐、漂去各种异物至充分膨胀的“水发参”销售。海参的可食部分虽然为100%,但在干制加工过程中,除去了内脏,经过蒸煮、浸泡、日晒等过程,营养成分部分被破坏、流失。而时下不法商贩常以碱、甲醛来发海参,以缩短水发时间、增加水发海参的持水量,这种办法不但破坏了海参中的有益成分,而且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将鲜海参加工成为即食海参,这样既能给人们提供方便、安全的食用产品,又能满足人们对海参不同的需求,这一设想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中国专利CN1247037A公开的一种海参制品及生产方法中,描述了用天然海参作原料,经水洗、盐水煮、高温煮、焖煮、灭菌、真空包装等工艺步骤加工而成的快餐即食食品。中国专利CN1459249A公开了一种干制即食海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由活海参经去污制熟、冷冻、真空冷冻干燥、包装等步骤制成。中国专利CN1408268A公开了一种中低液压加工海参的方法,用液体压力使海参蛋白质凝固熟化,目的是保持海参营养成分和海参的外观形态不变。CN1459249A公开的是一种含水量很低的干制即食海参,使用时需要复水、烹饪,只能说相对于市场上出售的干参而言是即食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即食自热海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独特,所得即食自热海参产品,个体鲜活,充分泡发,参体饱满,具有海参固有的海产品风味,口感肉质细滑,柔软而有弹性,味道鲜美,并可自行快速加热。
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按以下两种方法将干制海参进行发制:
第一种方法:将干制海参体用清水洗净,置入20-30℃温水中浸泡,待海参吸水泡软,置入盛有清水的不锈钢锅中,按8∶1添加水和海参,加热至100℃,煮沸20--25分钟,停止加热,自然冷却到常温后将锅中海参取出洗净放入纯净水中浸泡10--15小时,开肚除去内脏及头部白色物体的海参芽,抽去海参软筋,再换纯净水浸泡,每5--6小时换水一次,直到海参体发制到比原体约10--20倍时,终止发制。用此种方法发制时间长达2-3天,海参中的蛋白和营养成分不溶于水,营养成分不易流失。
第二种方法:在不锈钢罐中加入纯净水,加热至水温达到65--75℃,将事先用清水洗净的干海参置入罐中,恒温浸泡20--26小时后将海参捞出,从腹部下方开口取出内脏,洗净;不锈钢罐内换上新鲜纯净水,将除去内脏的海参置入其中,加热煮沸,恒温保持50--70分钟,停止加热;用加热后的原汤浸泡海参20--26小时,将海参发制达到比原体积大10--20倍,海参体光滑饱满时,停止发制。此发制方法较简单,发制时间只需42小时,但用热水发泡期间,营养成分有少量流失。
生产过程中可根据加工时间要求,确定任意一种发制方法即可。
按重量份计将白砂糖1-3份,氯化钠0.2-0.5份,氯化钙0.1-0.2份,抗坏血酸0.01-0.02份,硫基醇0.1-0.2份,硫酸钙0.1-0.2份,柠檬酸0.1-0.2份,苯甲酸钠0.2-0.3份,肉类专用防腐剂0.1-0.2份,纯净水96-98份充分溶解,Ph值为6-6.5,制成保鲜液,备用。
按重量份计将金属镁70-80份,铁粉19-35份,氯化钠0.8-1份,分别用球磨机粉碎至0.5微米,充分混匀,制成混合细粉,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贤玉,未经孟贤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89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