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果胶-5-氟尿嘧啶结肠癌双靶向前体药物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8991.6 | 申请日: | 200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9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莉;梅其炳;白卉;孙阳;郭振军;李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32 | 分类号: | A61K31/732;A61K31/7072;A61K47/48;A61P35/00;C08B37/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潘宪曾 |
地址: | 710000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果胶 嘧啶 结肠癌 靶向 药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肠癌靶向治疗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是关于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果胶通过6位羧基合成的结肠癌靶向前体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年发病率已达20/10万以上,结肠癌病死率已跃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然而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达50%,5年存活率小于5%。5-FU是临床治疗结肠癌的基本药物,但是常规治疗的有效率仅为15~21%。其原因是5-FU静脉给药到达结肠浓度低,且毒副作用大,病人难以耐受。如果采用适当的载体将药物定量释放到结肠,继而将药物靶向癌细胞,使之在肿瘤组织细胞浓集,方可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
Galectin-3,半乳糖凝集素家族的一员,广泛存在于正常细胞,并高表达于肿瘤细胞,在癌症转移及肿瘤浸润期明显升高。Galectin-3的最大特点是能与含有半乳糖残基的糖配体结合,体内许多癌基因如MUC2,癌胚抗原如Tn抗原都带有半乳糖残基,均能与Galectin-3结合从而产生作用。Galectin-3可调节MUC2粘液在人类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即结肠癌细胞拥有高表达的galectin-3,也会有高表达的MUC2粘液;而低表达galectin-3的结肠癌细胞,其MUC2粘液表达量也较低。
果胶:一种由半乳糖醛酸构成的多糖,多数为半乳糖醛酸甲酯,酯化程度大于50%为高酯果胶,低于50%为低酯果胶。由于果胶1,4β糖苷键结构在上消化道不吸收,而在结肠可被细菌分解的果胶酶水解,因此可作为结肠靶向递药载体。尤其是,水解后的果胶片断是galectin-3的良好配体,可明显抑制肿瘤转移。
果胶的结构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果胶-5-氟尿嘧啶结肠癌双靶向前体药物及制备方法,该前体药物大大提高了5-FU的选择性,增强了疗效,减少了不良反应。
果胶-5-FU前体药结构模式
果胶-5-FU前体药首先将5-FU靶向到结肠,通过结肠细菌酶水解果胶,实现结肠定位释放,使药物在结肠癌组织浓集;然后再通过结肠癌高表达的galactin-3识别5-FU-半乳糖苷,介导前体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实现结肠癌双靶向治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果胶-5-氟尿嘧啶结肠癌双靶向前体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式I所示的化合物:
果胶-5-FU前体药结构模式
上述结构为果胶与5-FU通过果胶6位羧基直接或以不同桥连基连接得到的结肠癌双靶向前体药物。
所述化合物中的结肠递药载体是果胶。
所述化合物是果胶-5-FU或果胶-R-5-FU,其中的R可用以下官能团替代:R=-CH2-,-CO-,-COCH2-,-CO(CH2)nCO-,n=1,2,3,4。
所述的果胶经过果胶酶(pH=4-5)水解或者通过甲醇皂化(1N NaOH,24小时),或者通过碱(pH=9-10)与酸(pH=3-5)水解,或者通过硼氢化钠还原,通过HPLC检测酯化度,使酯化度小于20%,醇沉、透析,获得目的分子量的含有半乳糖醛酸的果胶与5-FU直接连接或通过桥键连接。
所述目的分子量果胶的获得方法可通过凝胶层析或分子量截流。
所述的果胶同时作为结肠递药载体和结肠癌高表达的galectin-3的配体,呈现双靶向作用。
所述的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是将5-FU直接与果胶的6位羧基成酰胺,或将果胶的6位羧基衍生化与5-FU成酰胺或成酯,或将5-FU衍生化与果胶的6位羧基成酯或成酰胺进行连接。
所述的成酯是通过酰氯法或者DCC法进行的,成酰胺是通过酰氯的氨解得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89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