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扣式锂锰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2830.4 | 申请日: | 200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8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达立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6/00 | 分类号: | H01M6/00;H01M6/14;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平;瞿网兰 |
地址: | 213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扣式锂锰 电池 自动化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尤其是一种扣式锂锰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用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扣式锂锰电池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扣式锂锰电池是一种使用量十分巨大,性能可靠的电池,深受消费者欢迎,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
传统的扣式锂锰电池的生产方式为手工生产,每个锂锰电池生产共有五道工序,分别由五个操作工在干燥式手套箱中完成,这五个步骤为:向阴极壳体中放置圆片锂电极、在锂片上放置隔膜、为隔膜加注电解液、在隔膜上放置已浸透电解液的氧化锰正极片、加装正极壳板并压合成形,它五个步骤均需在手套箱中操作完成,且所使用的原材料锂片必须预先加工至设计的尺寸,且为了保证锂片与负极壳体的良好接触,必须在负极壳体内侧预先焊接金属网,这种加工方式不仅效率低、所需的操作人员多,而且原材料成本高、工序多,不能直接采用锂带,还必须在负极壳体制造时增加加工维度较大的金属网焊接工步,现有的手工生产方式的一般最大产量为一万只左右,因此,电池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必须设置多条相同的生产线并加班加点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因此,使扣式锂锰电池实现自动化生产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操作人员的必由之路,据申请人所知,目前尚无相应的生产线可供选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扣式锂锰电池生产效率不高,急需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问题,设计一种扣式锂锰电池自动化生产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扣式锂锰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真空干燥手套箱1、负极壳体振动排料机2和正极壳体振动排料机9,正极壳体振动排料机9和负极壳体振动排料机2均安装在真空干燥手套箱1中,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真空干燥手套箱1中还安装有传送带3、锂带裁切装置4、锂材冲压成形装置5、隔离膜冲压成形装置6、电解液加注装置7、正极排料装置8、正极壳体与负极壳体组合装置10以及电池冲压封口装置11,传送带3的两侧安装有为负极壳体33导向的导板34,35,导板34,35之间形成一传送通道310,负极壳体振动排料机2的出料口与传送带3的入料端相对,锂带裁切装置4、锂材冲压成形装置5、隔离膜冲压成形装置6、电解液加注装置7、正极排料装置8、正极壳体与负极壳体组合装置10、电池冲压封口装置11依次安装在传送带3的一侧或两侧,它们通过传送带3相连成一个连续工作的生产线,电池冲压封口装置11安装在正极壳体与负极壳体组合装置10的出料端,它或位于所述的真空干燥手套箱1中,或位于与所述的真空干燥手套箱1相通的第二干燥箱12中,在所述的真空干燥手套箱1或第二干燥箱12上设有电池成品出料口。
所述的锂带裁切装置4主要由输入块406、定位块407、输出块412及微型冲床组成,将负极壳体33推离传送带3的输入块406安装在导板34与负极锂上料位置相对处,输入块406的一侧设有一个与负极壳体33相配的圆弧段411,在与输入块406相对位置处的导板35的外侧安装有定位块407,定位块407也设有一个与负极壳体33相配的圆弧形定位段408和一个与圆弧形定位段408平滑过渡的、与传送带前进方向相交的进料通道409,所述的输入块406上的圆弧段411和定位块407上的圆弧段408形成一个包络负极壳体33并使其定位在定位块407中的定位凹槽;微型冲床的冲头401位于所述的定位凹槽的正上方,在冲头401的一侧安装有由上轮416和下轮417组成的定量供给轮组,锂带盘则安装在定量供给轮组的一侧,锂带被压装在上轮416和下轮417之间;所述的进料通道409的出口与传送通道310相通,在进料通道409的另一端设有将负极壳体33推入传送通道310中的输出块4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达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达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28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形砌块及其形成的墙体结构
- 下一篇:自动焊接回走式收弧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