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纱片的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5148.0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6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袁春辉;吴祥雯;陈国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利德纺织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7/00 | 分类号: | D03D47/00;C22C38/00;C23C8/38;C23C8/10;C23C28/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4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纱片 制造 工艺 | ||
1.制纱片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基材的选取:采用精轧光亮薄钢板作为基体材料,基体材料中含有利于氮化的合金成分,其合金成分总含量>3%,薄钢板的厚度为0.05mm~0.2mm;
②加工:将基体按规格尺寸要求机加工成形;
③氮碳共渗:在500℃~580℃进行氮碳共渗处理工艺使工件表面获得0.01mm~0.02mm的渗层;
④校形:工件氮化后经清洗装夹在工装上,工装上具有导向作用的定位销对工件进行导向固定,工件夹紧后在真空状态下升温至540℃~600℃保温1.5小时~3小时随炉冷却,获得制纱片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纱片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③所述的氮碳共渗为液体氮碳共渗,在500℃~580℃内进行液体氮碳共渗使工件表面获得0.01mm~0.02mm的渗层,再进行后续氧化处理,其温度350℃~370℃、保温时间15分钟~2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纱片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③所述的氮碳共渗为气体氮碳共渗,在500℃~580℃内进行气体氮碳共渗使工件表面获得0.01mm~0.02mm的渗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纱片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③所述的氮碳共渗为辉光离子氮碳共渗,在500℃~580℃内进行辉光离子氮碳共渗使工件表面获得0.01mm~0.02mm的渗层,表面硬度达到HV0.1110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纱片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工件经过液体氮碳共渗和校形处理后,还对工件表面进行镀镍磷工艺处理或人工抛光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纱片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工件经过气体氮碳共渗和校形处理后,还对工件表面进行镀镍磷工艺处理或人工抛光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利德纺织机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利德纺织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51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膜装置、成膜方法以及有机电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容积式流体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