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3,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4'-O-磷酸酯(盐)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8618.9 | 申请日: | 200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邹永;甄永刚;黄文明;林慧贞;魏文;陈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F9/12 | 分类号: | C07F9/12;A61K31/661;A61P3/06;A61P3/10;A61P3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51065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甲 氧基二 苯乙烯 磷酸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药物 组合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苯乙烯的衍生物,特别涉及一种(E)-3,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4′-0-磷酸酯(盐)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其在制备降血脂、降血糖、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E)-3,5-二甲氧基-4′-羟基二苯乙烯(即紫檀茋,Pterostilbene),其结构如式(1)所示:
式(1)
为白藜芦醇的同系物,具有反式二苯乙烯骨架结构,是葡萄、蓝草莓、血竭制品及印度抗糖尿病草药“Bijasar”中的重要活性成分(Inter J Biochem&Cell Bio2005,37,1709),也存在中国剑叶龙血树中,其药理作用不仅与白藜芦醇有部分相似之处(J Agric Food Chem 2002,50,3453),还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中草药2001,32,241)、癌症化学预防活性(J Agric Food Chem 2004,52,4713)、诱导MDR细胞凋亡活性、PPARα激动活性(J Agric Food Chem 2005,53,3403)等,其降血脂活性优于环丙贝特、抗糖尿病活性与二甲双胍相当(J Nat Prod 1997,60,609),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血竭制品及印度草药“Bijasar”质量控制的标记物。但是该化合物水溶性极低,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度低,且不利于血管给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水溶性较高的紫檀茋的磷酸酯(盐)前药,即(E)-3,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4′-O-磷酸酯(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血脂、降血糖和抗真菌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在制备降血脂、降血糖和抗真菌的药物方面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E)-3,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4′-O-磷酸酯(盐),其结构用下述式(2)表示:
式(2)
其中,当M1=M2时,M1、M2为K+、Na+、NH4+或H+;当M1≠M2时,M1为H+,M2为K+、Na+或NH4+。
本发明(E)-3,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4′-O-磷酸酯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隋性溶剂中,在10~70℃和缚酸剂的存在下,式(1)所示的(E)-3,5-二甲氧基-4′-羟基二苯乙烯与磷酰化试剂反应,得到磷酰化中间体;
(2)在碱溶液中,将所述磷酰化中间体加热到50~100℃反应,纯化后得到所述(E)-3,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4′-O-磷酸酯盐。
所述惰性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或甲苯。
所述缚酸剂是吡啶、吡啶衍生物、三乙胺或其他三烷基胺化合物。所述缚酸剂的用量是(E)-3,5-二甲氧基-4′-羟基二苯乙烯的摩尔数的4~8倍。
所述磷酰化试剂是POCl3或POBr3,优选POCl3。所述磷酰化试剂的用量是(E)-3,5-二甲氧基-4′-羟基二苯乙烯的摩尔数的1.5~6倍。
步骤1中,反应时间为2~8小时。
步骤2中,所述碱溶液是浓度范围为0.2~1.5mol/L的NaOH、KOH、氨水、碳酸铵、醇钠或醇钾。所述碱的用量是(E)-3,5-二甲氧基-4′-羟基二苯乙烯的摩尔数的1~4倍。
步骤2中,所述碱溶液的反应溶液可以是水、水/甲醇、或水/乙醇。
步骤2中,反应时间为6~15小时。
步骤2中,所述纯化是用水、水和甲醇的混合溶剂、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甲醇和丙酮的混合溶剂、或水和丙酮的混合溶剂对反应产物进行重结晶。
本发明所述的(E)-3,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4′-O-磷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隋性溶剂中,在10~70℃和缚酸剂的存在下,(E)-3,5-二甲氧基-4′-羟基二苯乙烯与磷酰化试剂反应,得到磷酰化中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86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