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己烯雌酚的玻碳电极修饰的电化学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0472.X | 申请日: | 200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9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艳;柴春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8 | 分类号: | G01N27/48;G01N27/413;G01N27/38;G01N33/7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张宗明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己烯 电极 修饰 电化学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化学分析技术领域的检测方法,特别的是一种己烯雌酚的玻碳电极修饰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E)-3,4-Bis(4-hydroxyphenyl)-3-hexene,DES)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为第一个口服有活性的人工合成雌激素。己烯雌酚在人造雌激素中是作用较强的一种。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雌激素缺乏症,但是由于其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加蛋白质沉积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曾经作为促生长剂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业。己烯雌酚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不明显发情动物的催情,还可用治疗胎衣不下、排出死胎、治疗子宫炎等。自从人们发现动物因食用含DES的饲料在组织中残留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禁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DES。2002年我国农业部规定,DES及其盐、酯制剂禁用于所有食品动物的所有用途。但在畜牧养殖业上非法添加DES情况不时出现,因而建立快速、灵敏并能实现现场检测己烯雌酚的方法非常必要。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用于DES残留检测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免疫学方法:如放射免疫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色谱学方法:如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气液色谱法(GLC)等;其它方法:如辐射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生物分析法等。在这些分析方法中,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法、放射免疫法以及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已有的最能有效、灵敏地测定DES ppb水平含量的检测方法。但这些分析方法均需要大型分析仪器,操作过程繁琐,不能实现现场检测。本发明研制的修饰电极可直接用于现场样品中DES的富积及与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组装后进行现场测试。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Shenghui Zhang,Kangbing Wu and Shengshui Hu.Voltammetric determination of diethylstilbestrol at carbonpaste electrode using cetrylpyridine bromide as medium.Talanta,2002,58:747-754(张胜辉、吴康斌、胡胜水于2002年,在《国际纯粹》58期747页-754页,发表的“以溴代十六烷基吡啶为电子媒介体的碳糊电极上检测己烯雌酚的电化学方法”)。但该方法的缺陷是:由于使用碳糊电极,其重复性不佳,且检测限较高,为0.00268μg/g,不能满足检测动物性产品中己烯残留最低检测限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己烯雌酚的玻碳电极修饰的电化学检测方法。本发明的工作电极的修饰过程简单且能重复利用,该修饰电极对己烯雌酚的选择性富积能力强,测试的重现性良好及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到0.001μg/g。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电极的预处理:将玻碳电极在麂皮上用TiO2纳米粉按“8”字形打磨,使其成镜面,用蒸馏水冲洗,再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30分钟;将清洗后的玻碳电极依次放入体积比为1:1的硝酸、丙酮溶液中各浸泡3分钟~1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将电极在红外灯下烘干。
第二步,纳米金溶胶液的制备;
第三步,聚乙烯亚胺-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可先后分为聚乙烯亚胺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与聚乙烯亚胺-纳米金修饰电极的制备两个步骤;
第四步,用聚乙烯亚胺-纳米金修饰电极测试己烯雌酚含量:
a.在不同的电化学测试杯中分别加入6毫升~10毫升pH6.8的0.01M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支持溶液,然后在每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0微升~300微升的7%乙醇水溶液配制的己烯雌酚标准液或样品待测液。(作标准曲线时,使每个烧杯中己烯雌酚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06mg/L、0.12mg/L、0.3mg/L、0.6mg/L、1.2mg/、2.4mg/L,4.8mg/L、6.0mg/L及9.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4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