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钴合金的分离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2578.3 | 申请日: | 200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6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23/00 | 分类号: | C22B23/00;C22B1/14;C22B3/06;C22B3/22;C04B18/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26010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分离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行业中的铜钴铁合金中分离铜钴的方法。
背景领域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池功能材料、超细粉体材料和超硬 材料的迅猛发展,导致相关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量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中 国十分缺乏并且全球消费势头迅猛的钴资源。特别是现在民主刚果和赞比亚 等国家严格限制钴矿的出口,改为出口初级钴产品,铜钴合金就是其中重要 的一种。这一政策严重影响到国内厂家钴原料的来源,故就铜钴合金分离技 术进行研究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铜钴合金主要成份是钴(Co)、铜(Cu)、铁(Fe)、硅(Si)等元素,含 量是钴(Co)15—40%、铜(Cu)8—25%、铁(Fe)20—45%、硅(Si)3—25%。
目前,铜钴合金的分离技术还未能完全产业化,其原因是能耗高,金属 回收率低,设备要求高,投资较大且安全、环保要求难以达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浸出铜钴合金的分离方法存在的能耗高、金属回收 率低、环保要求难以达标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从铜钴铁合金中分离铜钴 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法是:本发明的一种从铜钴铁合金中分离铜 钴的方法,具体实施步骤是:
(2)磨细筛分铜钴铁合金
用磨料粒度为200目—300目的磨料磨细铜钴铁合金;
(2)浸出铜钴铁合金中的金属
将磨细合铜钴铁合金用水配成料浆液,配水量视铜钴铁合金中含钴量而定, 以钴计,保持钴浓度在30—40g/l,料浆泵至浸出槽中,用无机酸进行常压氧 化浸出,浸出温度85—95℃,将合金中的金属溶解,使金属元素以硫酸盐,氯 化盐或硝酸盐状态存在于水溶液中;
(3)浸出渣处理
浸出完成后在浸出槽中先将浸出后的料浆沉降30—60分钟,此时硅胶成 份存在于上层清液中,再将上层清液放入储存池中;下层沉淀层过滤后将滤液 进入上清液储存池中,与上清液合并,作为浸出后液,滤渣用于制砖;
(4)除铁
采用“针铁矿”法连续除铁,温度85℃,对浸出后的高铁溶液中浓度为 30-40g/l的钴和浓度为30-100g/l的铁金属离子实现铁与钴铜的分离,同时 除去浸出液中的硅胶。
其中:步骤(2)中的浸出槽是由一个反应槽槽体,一个反应槽槽盖,反应 槽槽体侧面外壁上的连接法兰构成,其中,反应槽槽盖上设有浸出后液输出 连接法兰,并分别连接前液管或前浆液管,蒸汽管,酸管或碱管。
步骤(4)中的除铁槽是由二个所述浸出槽通过连接管连通而成,且连通管 从高处向低处倾斜。
本发明的全湿法浸出铜钴合金、有效分离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与常用 的“磺钠铁矾”法间断除铁(温度95℃),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①能耗低,整个过程温度均在沸点以下(小于100℃);
②常压中性浸出,无高压高酸环境,设备要求低,安全环保,且大大降低了 产业化投资成本;
③金属回收率高:钴、铜回收率98%;
④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产业化生产成本低,浸出1吨金属钴需酸(以含量 98%浓硫酸计)4.5-5.5吨,氧化剂(以有效成份10%的次氯酸盐计)5.5-6.5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 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工艺方法(如图1所示)
①铜钴铁合金磨细,磨料粒度200目—300目;
②将合金用水配成料浆液,配水量视合金中含钴量而定,以钴计,保持钴浓 度在30—40g/1,料浆泵至浸出槽中,用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等)和 氧化剂(次氯酸盐,氯酸盐,双氧水等)进行常压氧化浸出,浸出温度85— 950C,将合金中的金属溶解(金属元素以硫酸盐,氯化盐或硝酸盐状态存在于 水溶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25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