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薄玻璃在线自动取片的玻璃对中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4935.8 | 申请日: | 200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9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郅晓;李红香;梁润秋;邵玉杰;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9/00 | 分类号: | B65H9/00;B65H5/06;B65G47/24;B65G13/00;B65G49/06;B65B35/10;B65B35/5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09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玻璃 在线 自动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薄玻璃自动取片生产线上的系统,主要涉及一种超薄玻璃在线自动取片的玻璃对中定位系统,其是在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冷端使用。
背景技术
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工艺技术属于国际玻璃行业中最前沿和尖端的技术领域之一,该技术被国外公司长期封锁和垄断。2005年,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电子用浮法超薄玻璃生产的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的支持下,通过自主攻关建成国内新一代提高型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该生产线已能稳定生产出0.55mm、0.7mm、1.1mm满足电子行业质量要求的玻璃产品,即已解决“生产出”的技术难题,但“拿下来”始终是制约0.55mm、0.7mm超薄玻璃产品快速稳定占领市场的因素之一。
由于电子用超薄玻璃的特殊性,对玻璃清洁度、表面质量等要求很高,普通玻璃的机械化堆垛装置由于玻璃原片太薄无法使用,采用人工取片无法避免玻璃在取片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划伤造成产品等级下降。采用机器人完成自动取片、堆垛系统是必然趋势。在自动取片、堆垛系统中,玻璃对中定位是决定玻璃堆垛位置精度的关键,它是上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玻璃在线自动取片的玻璃对中定位系统,其可校准超薄玻璃的前后、左右位置,误差小,为后续动作提供超薄玻璃的准确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包括用于玻璃前后定位的前后对中装置、用于玻璃左右定位的左右对中装置以及集风箱气浮装置,前后对中装置设置在玻璃输送线的上部,集风箱气浮装置设置在前后对中装置之间玻璃输送支线的下方,左右对中装置设置在集风箱气浮装置的两侧。当玻璃输送到位时,风机向风箱吹风,同时风箱向上移动,玻璃被吹起,前后对中装置将玻璃前后夹紧,左右对中装置向上运动左右夹紧玻璃,对中定位后的玻璃等待搬运机器人抓取。
所述的前后对中装置包括固定在支线辊道梁上的对中支架、横跨支线的前、后对中框架,在对中支架上设置有导轨,前、后对中框架的两侧通过滑块设置在导轨上,其中同一侧的前、后对中框架上分别设置有丝杠、丝母,丝杠的一端固定在对中支架上,另一端穿过丝母,并在端部设置有计数器和手轮。
所述在前、后对中框架上分别设置有一套导向装置,导向装置由导向架、导向轮、定位挡板以及气缸构成,气缸固定在导向架上,导向架固定在对中框架上,在导向架上设置导向轨道,导向轮位于导向轨道内,导向轮的一端和定位挡板连接,另一端和气缸连接;在导向装置的一侧,前对中框架上安装有另一气缸,在气缸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检测玻璃端部位置的传感器。
所述的左、右对中装置对称设置在输送玻璃支线辊道的两侧,包括对称的左右对中件以及左右调整机构,对称的左右对中件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升降机构、左右移动机构,升降机构位于左右移动机构上,升降机构由直线轴承和光轴导向、气缸以及焊接支架构成,左右对中件设置在直线轴承和光轴导向上,气缸的缸体与焊接支架连接;左右移动机构包括气缸、移动支架、滑块以及轨道,轨道设置在移动支架上,滑块设置在轨道上,气缸固定在支架上,其一端和滑块连接,焊接支架与滑块连接;左右调整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滑块、轨道以及支架,移动支架通过固定块设置在滑块上,其中在右侧调整机构的固定块上设置有丝母与丝杠,在左侧调整机构的固定块上设置传动轴,传动轴左端设置有计数器和手轮,传动轴右端通过链轮链条与丝杠左端连接,构成传动机构。
所述的集风箱气浮装置包括集风箱、气缸、直线轴承和光轴导向连接,气缸、直线轴承和光轴导向与固定支架连接,直线轴承和光轴导向的底部和气缸连接,集风箱设置在直线轴承和光轴导向的上部,集风箱的上部设置一组凸出的风道,风道位于两个辊道之间的间隙,风道的上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板,并在其上设置有出风口。
本发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能准确定位,同时满足电子行业玻璃质量标准和超薄玻璃储运的包装要求,提高了超薄浮法玻璃成品率和包装质量。解决了制约超薄玻璃下线的关键技术难题,也避免了人工下线与包装中存在的表面划伤、污染及破损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的左视图。
附图3为图1的俯视图(放大)。
附图4为本发明在玻璃输送支线上的立体结构参考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49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管用高强度气体保护焊焊丝
- 下一篇:一种冷冻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