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其制法及该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5932.6 | 申请日: | 200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祥;丁军桥;陈令城;程延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H05B33/12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守忠 |
地址: | 13002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枝 发绿 配合 制法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 ||
1.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化学式(1):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和条件是:
1)、具有化学式(2)的配体LG和IrCl3·3H2O反应形成氯桥前体:具有化学式(2)的配体LG与配合物IrCl3·3H2O的摩尔比为2~5,反应温度为100℃~140℃,反应时间为24~72小时;反应溶剂使用乙二醇独乙醚和水的混合溶剂,两者的体积比为3∶1;
2)、由以上步骤1)得到的氯桥前体与具有化学式(2)的配体LG反应得到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具有化学式(2)的配体LG与氯桥前体的摩尔比为2~5,催化剂使用碱性化合物为K2CO3、Na2CO3、Cs2CO3或CF3SO3Ag,反应温度为200℃~250℃,反应时间为48~96小时;反应溶剂使用高沸点的醇类衍生物为1,2一丙二醇或甘油;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具有化学式(2)的配体LG与配合物IrCl3·3H2O的摩尔比为2~2.5。
4.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为了改善体系的溶解性,加入0~50%的四氢呋喃。
5.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具有化学式(2)的配体LG与氯桥前体的摩尔比为2~2.5。
6.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催化剂使用碱性化合物为K2CO3。
7.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反应溶剂使用高沸点的醇类衍生物为甘油。
8.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为了改善体系的溶解性,加入10~50%的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或三缩四乙二醇衍生物。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为了改善体系的溶解性,加入三缩四乙二醇。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衬底(101)连接的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8)之间具有一层或多层有机层,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有一层有机层为发射层(104),发射层(104)为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绿光的铱配合物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衬底(101)连接的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8)之间具有多层有机层为:空穴注入层(103),发射层(104),空穴阻挡层(105),电子传输层(106),电子注入层(107),它们依次连接,所述的衬底(102)与空穴注入层(103)连接,电子注入层(107)与第二电极(10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59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