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转化生产胱氨酸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6754.9 | 申请日: | 200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4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白钢;杨文博;刘春琴;余养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3/12 | 分类号: | C12P13/12;C12R1/4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转化 生产 胱氨酸 方法 | ||
1.一种微生物转化生产胱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恶臭假单胞菌TS-1138细胞为酶源的条件下,以羟胺为抑制剂,酶法转化底物DL-2-氨基-Δ2噻唑啉-4羧酸(DL-2-Amino-Δ2thiazoline-4-Carboxylic Acid,ATC)得到L-半胱氨酸水溶液,并进一步通过氧化方式将所述的半胱氨酸转化成胱氨酸;
其中,TS-1138菌体用量占转化总体系重量百分比为1%至25%,转化体系中所用羟胺的浓度应为0.5mM至3.0mM,底物ATC的初始浓度为0.1%至1.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转化生产胱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假单胞菌TS1138(Pseudomonas putida TS-113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920。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转化生产胱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为酶源催化ATC反应过程中,底物ATC的初始浓度最佳为0.4%。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转化生产胱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TS-1138菌体用量占转化总体系重量百分比最好为8%。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转化生产胱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TC转化反应过程中以羟胺为半胱氨酸分解的抑制剂,转化体系中所用羟胺的浓度最好为1.5mM。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转化生产胱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法是二甲亚砜氧化法;该氧化法是在pH为1时,添加半胱氨酸摩尔浓度的10倍的二甲亚砜,室温条件下搅拌8小时以上,将半胱氨酸氧化为胱氨酸。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转化生产胱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酶催化法能够连续发生,即通过高速离心或膜过滤的方法分离酶源细胞及反应液,使同一批细胞能够连续参加转化反应,其中可保持5次以上ATC转化为半胱氨酸的转化率在90%以上。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转化生产胱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得到的胱氨酸溶液,调节pH为5,胱氨酸以晶体形式析出,通过过滤或抽滤的方式得到胱氨酸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675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