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化焚烧生活垃圾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5597.8 | 申请日: | 200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史金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金麟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5000广东省茂名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化 焚烧 生活 垃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焚化方法,特别是一种气化焚烧生活垃圾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焚烧炉的炉排形式为钢筋条炉排、链条炉排、风帽式沸腾炉排、机械往复炉排和滚筒炉排几种形式,带有这些炉排的焚烧炉有一个缺点,即不能完全焚烧城市生活垃圾,例如有机废水压滤而成的渣或其它生活垃圾的渣,该渣经烘干焚烧后,其颗粒很细小,未燃烧的废水渣将漏落到炉渣中造成污染。另外,燃烧气体中的二恶英等有害物不易去除。现行的一种改进的燃烧方法,例如日本和德国采用的垃圾气化焚烧法,是通过卧式回转窑+立式回转窑2套设备实现的。在卧式回转窑进行缺氧焚烧,产生可燃性境污染的问题。但其不足之处是:①卧式回转窑产生的≤600℃的可燃性合成气体送入立式回转窑,输送设备的材料为耐高温合金,费用高;②第二段采用立式回转炉,接受来自卧式回转炉的≤600℃的可燃性合成气体和碳化的垃圾,进行明火焚烧,温度需高达1350℃,以去除二恶英;需要两台设备和输送≤600℃的可燃性气体和碳化垃圾的输送设备。③卧式回转窑垃圾缺氧焚烧气化后排出的炉渣含碳量≥10%,须进行厌氧或堆肥处理。
上述燃烧方法虽能解决燃烧污染问题,但采用2台燃烧设备,还需要输送≤600℃的可燃性气体和碳化垃圾的输送设备,占地面积较大、投资、运行费用较大。
另外,燃烧温度较高,达到1350℃,虽可使二恶英彻底分解掉,但超过1100℃时,垃圾容易融溶结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化焚烧生活垃圾的方法及设备,它能解决上述的不足,能将城市生活垃圾彻底焚烧,去除二恶英,以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其燃烧温度较低,垃圾不会融熔结块,占地面积较小、设备减少,投资、运行费用大为降低。
本发明是按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一种气化焚烧生活垃圾的方法,其特征是:将生活垃圾进行分阶段地移动燃烧,包括缺氧分解,合成气充分燃烧和完全燃烧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缺氧分解,在该阶段时,氧气不足,保持温度为400-600℃,使其分解产生可燃合成气;
2)第二阶段合成气充分燃烧,在该阶段时,氧气充分,保持温度为1000-1080℃,使可燃合成气体充分燃烧;
3)第三阶段完全燃烧,在该阶段时,将固体垃圾中的有机成分燃尽;保持温度为800-1000℃。
1)所述的第一阶段时,供给的空气量为30-40%;
2)所述的第二阶段时,供给的空气量为60-70%;
3)所述的第三阶段时,不再进入空气,利用前二阶段进入的空气量,将生活垃圾完全燃尽,。
在所述的第一阶段中,从该燃烧阶段的头部供给空气量为10%,从该燃烧阶段的中部供给空气量为25%;在所述的第二阶段时,供给的空气量为65%。
在所述的第一和/或第二阶段时,喷射入生石灰粉。
所述的设备为一段式的回转炉,包括炉壳,在所述的炉壳中的炉膛内具有第1燃烧室,第2燃烧室和第3燃烧室;
其中,第1燃烧室、第2燃烧室内均砌筑有炉衬和蜂窝炉排;在所述的蜂窝炉排中具有中空通道,所述的中空通道的外侧与炉壳上的进气孔相通;所述的中空通道的里侧经出气孔与炉膛相通;
在所述的第1燃烧室和/或第2燃烧室中,装有喷入石灰粉用的喷嘴;
所述的炉壳的回转轴心对于水平方向成正弦值为3%到4%的倾角。
所述的第1燃烧室和第2燃烧室之间的中空通道是隔开的;所述的第1燃烧室和第2燃烧室的中空通道分别经各自的进气孔与第一进气机构、第二进气机构相通。
本发明采用气化燃烧法进行生活垃圾的焚烧;采用一台焚烧炉,将生活垃圾放在同一炉膛中分段、移动燃烧,按不同的燃烧阶段供给不同的风量并控制燃烧温度,以满足缺氧分解,合成气充分燃烧,并最后将其完全燃烧。首段缺氧分解是将垃圾干燥分解成可燃合成气(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等),温度在400-600℃;第二段燃烧合成气,温度在1000-1080℃,使合成气充分燃烧尽;末段完全燃烧,将残余的有机物质全部燃尽,温度在800-900℃。其中,最高温度是在第二段充分燃烧合成气,为1080℃,较现有技术的温度1350℃降低很多,避免了因垃圾融熔结块而影响燃烧效果;通过喷入生石灰粉以中和该合成气中的HCl,以避免产生二恶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金麟,未经史金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55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