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晶体管串接单端直耦甲类功率放大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6147.0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4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希强 |
主分类号: | H03F3/21 | 分类号: | H03F3/21;H03F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41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管 串接单 端直 耦甲类 功率 放大 电路 | ||
1.一种晶体管串接单端直耦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的2只功 率输出管分别由被接成“共漏”组态电路的上输出管和被接成“共源”或者“共 栅”组态电路的下输出管串接作单端直耦的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只有一个公共输 入端并由下输出管提供输入,上输出管的输入激励信号取自于下输出管的输出漏 极;在电路中,上输出管的漏极接电源+VDD,栅极是上输出管的激励信号输入端, 它通过一个隔直电容器接下输出管的输出端漏极,栅极上接有固定偏置和钳位电 路,上输出管的源极是公共信号的输出端,通过小电阻来自下输出管漏极的下管 输出信号与上输出管的输出信号在此端汇合,负载RL接在此端与正负电源的中心 地之间。
2.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晶体管“共源——共漏”串接单端直耦甲类功 率放大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的下输出管被接成“共源”组态电路,这个“共 源”组态电路的漏极作为下输出管的输出端,源极接电源-VSS;下输出管的栅极 是公共信号的输入端,它通过一个隔直电容器接信号源y/i栅极上还有上偏电阻 接辅助电源的正极VG+和有下偏电阻接辅助电源的零电位点VG0;在电路中、VG0与-VSS相连,并有|+VDD|=|-VSS|。
3.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晶体管“共漏——共栅——共漏”串接单端直 耦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的下输出管被接成“共栅”组态电路, 且这个“共栅”组态电路之下还串接了一个“共漏”组态电路,最终形成一个“共 漏——共栅——共漏”串接单端直耦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在这个电路中,作为下 输出管的“共栅”组态电路的漏极是下输出管的输出端,栅极接辅助电源的正极 VG+,源极与其下串接用作输入的“共漏”组态电路的源极相连,这个用作输入的 “共漏”组态电路的漏极接电源-VDD,栅极是公共信号输入端,它通过一个隔直 电容器接信号源y/i栅极上有上偏电阻接辅助电源的正极VG+和有下偏电阻接辅 助电源的零电位点VG0,在电路中VG0与-VDD相连,并有|+VDD|=|-VDD|-|VG+|。
4.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晶体管“共源——共栅——共漏”串接单端直 耦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的下输出管被接成“共栅”组态电路, 且这个“共栅”组态电路之下还串接了一个“共源”组态电路、最终形成了一个 “共源——共栅——共漏”串接单端直耦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在这个电路中,作 为下输出管的“共栅”组态电路的漏极是下输出管的输出端,栅极接辅助电源的 正极VG+,源极与其下串接用作输入的“共源”组态电路的漏极相连,这个用作 输入的“共源”组态电路的源极接电源-VSS,栅极是公共信号的输入端,它通过 一个隔直电容器接信号源y/i,栅极上有上偏电阻接辅助电源的正极VG+和有下偏 电阻接辅助电源的零地位点VG0。在电路中、VG0与-VSS相连,以及|+VDD|=|- VSS|-|V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希强,未经李希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61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先兆流产的一种中药制剂
- 下一篇:输液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