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枇杷果冻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1430.2 | 申请日: | 200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3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湘池;刘必谦;刘凌;娄永江;叶建国;张宏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064 | 分类号: | A23L1/064;A23L1/212;A23L1/28 |
代理公司: | 宁波海曙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枇杷 果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冻,具体涉及一种枇杷果冻。
背景技术
果冻作为一种休闲食品,亦称嗜喱,因外观晶莹,色泽鲜艳,口感软滑,清甜滋润,深受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妇女和少年儿童的喜爱,是一种低热能高膳食纤维的健康食品。果冻是以食用胶、食糖和食品添加剂等为原料,经煮胶、调配、罐装、杀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胶冻食品,为了增强果冻的营养性,目前市场中主要是水果型果冻,就是在生产果冻中添加有水果汁或果肉,如菠萝、柑橘、桃、梨等,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渴望能买到具有各种保健功能的果冻,但目前的市场上很少有。
在枇杷的叶、花和果仁中不但富含有各种营养成份,如蛋白质,粗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还含有能预防疾病和促进人体健康的有效成份,如具有化痰、止咳和抗衰老的功效的苦杏仁甙,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弹性、降低或改善胆固醇、甘油三脂的类黄酮和枇杷多酚,具有抗炎活性的萜烯,能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的挥发油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化痰、止咳和抗衰老功效的枇杷果冻。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枇杷果冻,含有食用胶、食糖和食用香精,所述的食用胶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6~1.2%,所述的食糖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2~16%,所述的食用香精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07~0.10%,还含有50~80%重量百分比浓度的枇杷提取液,余量为纯净水,在所述的枇杷提取液中含有0.008-0.0125%重量百分比浓度的苦杏仁甙。
所述的枇杷提取液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把枇杷原料粉碎后,按重量比1∶4~20加入到纯净水中,常温浸泡30分钟,然后加热至80℃后,再冷却至60℃,保温浸提1~10小时,过滤,浓缩过滤液得到所述的枇杷提取液。
所述的枇杷原料为枇杷的叶或花或果仁或是它们的各种组合,在果仁中苦杏仁甙的含量最高,枇杷的叶、花和果仁的重量以新鲜的为计量标准。
对所述的枇杷原料可以先进行粉碎。
枇杷提取液中除含有苦杏仁甙外,还含有黄酮、枇杷多酚、萜烯、挥发油、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苦杏仁甙的含量用甲醇为溶剂,检测波长为219nm的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
枇杷果冻的制备按常规制备果冻的方法进行,如煮胶、调配、罐装、杀菌等工序。
上述枇杷果冻中可以根据不同果冻品种,在制备时添加各种食用着色剂、调味剂以
及营养添加剂等食品添加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食用胶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6~1.2%,食糖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2~16%,食用香精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07~0.10%,还含有50~80%重量百分比浓度的枇杷提取液,在枇杷提取液中含有0.008-0.0125%重量百分比浓度的苦杏仁甙;苦杏仁甙具有化痰、止咳和抗衰老的功效,因此本发明具有预防和缓解咳嗽多痰症,是一种理想的功能食品;本发明还具有提高肺部的抗炎性,提高人体的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降低血糖以及抗衰老的功效。把枇杷的叶或花或果仁或是它们的各种组合,经常温浸泡,加热到80℃后,再冷却至60℃保温浸提,这样枇杷浸出液中有效成份如苦杏仁甙的分解和挥发就较少,枇杷浸出液中有效成份相对含量就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枇杷果冻,含有重量百分比浓度的食用胶0.9%、蔗糖14%、食用香精0.08%、适量的食用防腐剂,还含有50%重量百分比浓度的枇杷提取液,余量为纯净水,在枇杷提取液中含有0.008%重量百分比浓度的苦杏仁甙;枇杷提取液由5公斤枇杷的果仁经切碎,浸入75公斤的纯净水中,先浸泡30分钟,然后逐渐加热,到水温为80℃后,停止加热,逐渐冷却水温至60℃止,保温浸提5小时,过滤,浓缩过滤液,在浓缩时测定苦杏仁甙的含量,当苦杏仁甙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008%,停止浓缩,得到所需的枇杷提取液。
上述实施例1中的枇杷的果仁可以用枇杷的叶或枇杷的花代替,在此不作一一实施举例。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14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海热液序列采样器
- 下一篇:蜂窝无线通信网络数据业务容量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