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热式数控炒菜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4184.6 | 申请日: | 200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6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马艺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轩龙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01 | 分类号: | A23L1/01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正坤 |
地址: | 5230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数控 炒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炒菜机,特别是一种电热式数控炒菜机。
背景技术
中国的烹调文化博大精深、方式变化繁多,其中主要烹调技法包括 炒、焖、炸、煮、蒸、煎、烤等,各种烹调方式的实质是被烹调物经过 不同搭配以及各种预期火候状态后,烹调得到千变万化的具有不同口味 物点和风味效果的各种菜式,迄今为止,烹调仍然主要是一种经验和手 工为主的技艺,对操作人员技术的要求很高;而且,炒锅都是敞开作业, 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虽然有抽油烟机但也无 济于事。
当然也出现了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炒菜机,但往往不能实现对被 加工食品从进料到出锅的全自动操作,特别是不能实现对加工好的菜肴 实现自动出锅和方便放调味料与放菜的功能;炒菜过程中常常需要在一 定容器内对被加工食品进行翻炒、拌和及铲动,一般都是手工操作,也 有一些是简单的机械完成拌和、搅拌的功能,但往往不能实现对被加工 食品的均匀受热及翻炒、拌和和铲动的功能,特别是炒细长条状的食物 时会产生缠绕;以及繁杂的清洗过程大多是人为的操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电热式数控炒菜机是一种新型 的智能式烹调设备。它采用现在成熟的科技对烹调过程的参数进行数据 化控制,从而实现了烹调的炒、焖、炸、煮、蒸、煎、烤智能化、标准 化操作。这样只需懂得简单的操作,没有烹调技术的人也能做出美味可 口的菜肴。
该专利产品同时也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烹调设备,我们知道:厨房工 作时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我们通过对温度的控制, 使食用油的温度恒定在焦化临界点之下,从而达到没有油烟的产生。另 外采用密闭和保温的技术,将炒锅置于一个封闭保温的环境下工作,一 方面输出的热能难以散发出去,使热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 通过数据输入控制热能的输出,从而实现炒多少量食物,就输出多少量 热能,达到精确控制热能的输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热式数控炒菜机,包括机壳、炒锅、底盖、翻动桨、自动供水系 统、自动热气循环系统、自动加油系统、自动清洗系统、自动排气系统, 所述机壳内设炒锅,炒锅下部的圆弧形壳体的一侧设底盖铰座与底盖轴 接,炒锅下部的圆弧形壳体的两端的锅桨轴承与翻动桨轴承连接,炒锅 一侧设有自动热气循环系统和自动清洗系统,自动热气循环系统内的热 交换室底部连通自动排气系统,炒锅一侧设有自动加油系统和自动供水 系统,自动供水系统通过供水管路与自动热气循环系统和自动清洗系统 连接,自动加油系统和自动供水系统,其下分别设有传动系统和压缩空 气系统,传动系统带动翻动桨,压缩空气系统给各系统提供气压。
所述的炒锅包括锅体和热交换室,锅体上端部是一箱体,下端部成 圆弧形壳体,箱体上设置入菜口,箱体的上表面设置调味料入口,用投 料盖盖合,圆弧形壳体底部设有出菜口,所述的箱体上设有煎盘导轨, 锅体一侧连接热交换室,热交换室通过出气口与锅体连通,出气口之上 设有与热气循环箱相通的回气口,锅体靠自动供水系统处设有照明灯灯 座,控制开关设在上前门盖板上,所述的锅体一侧设有弹簧固定座,弹 簧固定座依次连接复位弹簧和剑铰杆,所述的剑铰杆固定连接上前门; 所述的箱体设有顶保温板,热交换室和箱体设有保温背板。
所述的底盖包括盖板、盖板内设的发热板和垫板,盖板一侧设有热 敏电阻,热敏电阻与发热板连接;所述的锅板两侧靠复位弹簧的两面上 设有加强板;所述的盖板两侧设有侧板,盖板两侧设连接盖板复位弹簧 的复位弹簧定位件,盖板复位弹簧一端连接锅体,其另一端连接设置在 盖板上的复位弹簧定位件;所述的底盖通过底盖铰轴与锅体轴接;底盖 通过定位轴和插销锁紧使之与锅体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底盖通过盖板 复位弹簧与锅体活动盖合连接。
所述的翻动桨包括锅铲、连接架、连接套、左半轴、右半轴,连接 架上设锅铲,连接架与左半轴、右半轴固定连接,左半轴、右半轴与锅 体上设的锅桨轴承轴承连接,锅桨轴承与锅体上设的轴承座配合;左半 轴或右半轴一侧连接平键,左半轴或右半轴通过平键与联轴器平键连接, 联轴器与传动系统转动连接,当传动系统启动后就会带动连接架转动, 从而带动锅铲转动,所述的锅铲上均匀分布通孔;左半轴和右半轴是在 同一轴心线上,与锅铲形成曲轴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轩龙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轩龙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41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化型提速烧水壶
- 下一篇:改性剂在二腈氢化方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