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控制信令的设备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85155.X | 申请日: | 200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2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迎阳;李周镐;张玉建;李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26;H04J1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戎志敏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控制 设备 方法 | ||
1.一种把控制信令映射到物理层时频资源并进行传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基站向用户发送公共控制信令,指示后续控制信令占用的物理资源数量与位置等信息;
b)基站对用于传输控制信令的物理时频资源在逻辑上进行连续编号,然后依次把逻辑资源分配给各个控制信令,基站根据逻辑资源和物理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得到各个控制信令占用的物理时频资源;
c)基站在物理时频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当控制信令与其他信号复用于同一个OFDM符号内时,控制信令占用的子载波尽量分布到整个系统频带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逻辑编号采用频域优先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逻辑编号采用时域优先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基站对所有用于控制信令的物理时频资源统一编号,从逻辑编号为1的逻辑资源开始依次分配各个逻辑资源,每次分配一个逻辑资源给一个控制信道,然后分配下一个逻辑资源给下一个控制信道;基站分配一个逻辑资源给第K个控制信道后,分配下一个逻辑资源给第一个控制信道,如此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些需要的时频资源少的控制信道将首先分配到足够的时频资源,记某个循环后,有k个控制信令分配了足够的时频资源,在下一个循环中,基站只为其他K′=K-k个控制信道分配资源。其中K为当前循环需要分配的控制信令的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基站对所有用于控制信令的物理时频资源统一编号,从逻辑编号为1的逻辑资源开始依次分配各个逻辑资源,在每个分配循环内,基站按照各个不同类型的控制信令需要的资源数目的比例分配逻辑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在每个循环内为各个控制信令分配的逻辑资源交织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基站优先把高MCS的控制信道映射到功率受限的OFDM符号中;优先把低MCS的控制信道映射到其他功率不受限的OFDM符号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当前LTE的讨论结果,高MCS的控制信道优先映射到第一个OFDM符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对相同MCS的控制信令按照相同的映射类型分配时频资源,这里MCS近似相等的控制信令可以认为是相同MCS的控制信令。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对按照功能和MCS划分的相同类型的控制信令按照相同的映射类型分配时频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对按照功能和MCS划分的相同类型的控制信令可以按照不同的映射类型分配时频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映射控制信令的方法是:第一个OFDM符号中的NK1个资源用于传输映射类型1的控制信令;第一个OFDM符号中的N1-NK1个资源和其他OFDM符号中的NK1+NK2-N1个资源用于传输映射类型2的控制信令;其他OFDM符号中的剩余的N-NK1-NK2个资源用于传输映射类型3的控制信令。其中,发送控制信令的时频资源的总数为N,映射类型1的控制信令的时频资源的个数是NK1;映射类型2的控制信令的时频资源的个数是NK2,映射类型3的控制信令的时频资源的个数是NK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分别确定用于这三种映射类型的控制信令的物理时频资源,分别进行逻辑编号,然后分别独立地为这三种映射类型的控制信令分配逻辑资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种映射类型的控制信令的物理时频资源尽量分布到整个带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51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