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醚键的含二苯甲酮的对硝基-二苯乙烯染料及合成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2934.2 | 申请日: | 200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7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高放;谢亭;程志斌;胡女丹;杨龙;刘小娇;刘建;李红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B23/14 | 分类号: | C09B23/14;C08F2/5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郭吉安 |
地址: | 40004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含二苯甲酮 硝基 苯乙烯 染料 合成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见光引发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类通过醚键的连接二苯甲酮的对硝基二苯乙烯类有机染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长波长激光如Ar+(488nm,514nm)、YAG(532nm)、He-Ne(633nm)在计算机直接制版、光固化、双光子光聚合以及高密度数字光存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开发高效的可见光光引发剂成为目前光信息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一个方法是将紫外光引发剂通过化学健连接到可见光染料上。Koichi Kawamura发现了紫外光引发剂三氯代均三嗪连接到可见光菁染料上可以把吸收光提高到500-600nm,题目是:《合成与估价一个新的染料连接的双(三氯代甲基)-1,3,5-三嗪作为可见光光聚合引发剂》(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as avisible-light polymerization photoinitiator of a new dye-linkedbis(trichloromethyl)-1,3,5-triazine),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用于高技术的聚合物),2004,15(6),324-328。在可见光光照下三氯代均三嗪与可见光菁染料发生光致电子转移产生自由基引发烯类单体聚合。然而,这类化合物合成需要很多步骤,并且其引发效率并不高,三氯代均三嗪光照往往产生氯气等有害气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很多限制。二苯甲酮是个已经商业化的紫外光引发剂,但是其吸收波长很短,在250-300nm之间,可见光区几乎没有吸收。一般的对硝基二苯乙烯类染料易合成,其最大吸收在可见光区,并且具有较大的摩尔消光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简便的方法制备新的连接光引发的通过醚键的含二苯甲酮的对硝基-二苯乙烯有机染料,不但可以本身吸收可见光,且能具有可见光引发能力,并提高其可见光光引发效率。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过醚键连接二苯甲酮的对硝基二苯乙烯染料,其主要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分子结构式(I)中n代表1-6,R代表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或者与N的另外一侧取代基完全相同。
上述通过醚键连接二苯甲酮的对硝基二苯乙烯染料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含有羟基的对硝基二苯乙烯类染料合成
反应方程式:
其中分子结构式(II)、(III)中n代表1-6,R代表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或者与N的另外一侧取代基完全相同;
具体步骤:
根据Guido Cavallini,Elena Massarani美国专利US Patents 2878291,1959,4-羟基二苯乙烯与它的衍生物的制备(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4-hydroxystilbene and itsderivatives)改进的方法。将化学式(II)所代表的苯甲醛化合物按照摩尔比0.8-1的比例与对硝基苯乙酸混合,在三口的磨口烧瓶中混合,加上冷凝装置,然后加入摩尔比是1-1.3的六氢吡啶,110-130℃下反应5-6小时,溶解在乙醇中重结晶,过滤得到晶体,备用;
(2)4-溴甲基二苯甲酮的合成
反应方程式为:
具体步骤:
根据Takahito Itoh与H.K.Hall Jr在《大分子》(Macromolecules)1990,23,4879-4881报道,题目:7-氯-7-苯基-8,8-二氰基奎啉二甲烷:一个为阳离子聚合的新引发剂(7-chloro-7-phenyl-8,8-dicyanoquinodimethane.A novel initiator forcationic polymerizations)中报道的方法,进行了改进。4-甲基二苯甲酮与NBS以摩尔比1∶1比例在三口的磨口烧瓶中混合,加上冷凝装置,在CCl4中回流6个小时,过滤。固体在苯/环乙烷中重结晶,过滤得到晶体,备用;
(3)通过醚键的含二苯甲酮的对硝基-二苯乙烯有机染料合成反应方程式:
具体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29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妆品及皱纹改善剂
- 下一篇:一种乙酰基取代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