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压缩发动机车辆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9166.3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49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靳北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靳北彪 |
主分类号: | B60T1/10 | 分类号: | B60T1/10;B60K6/12;B60K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压 发动机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压缩发动机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交通工具,比如汽车,在运行中经常需要减速,即刹车制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汽车运行的动能变成了刹车执行部件的摩擦热,而且会使制动执行部件温度大幅度升高,甚至刹车失灵,引发大量交通事故。虽然有双动力(比如油+电)汽车问世,但由于蓄电池对环境污染及其功率所限,发展前途受到限制。所以急需发明一种能把汽车刹车能量收集起来再加以利用的清洁、环保发动机车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交通工具在制动过程中所造成的能量损失、燃料浪费、刹车失灵以及缸套附近和发动机排气热量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压缩发动机车辆,包括发动机,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经控制装置与非功热转换刹车机构联接,所述非功热转换刹车机构经控制装置与空气压缩机联接,所述空气压缩机经控制装置与贮气罐联通,所述贮气罐经控制装置与发动机的进气道联通,所述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与行走机构联接。
所述非功热转换刹车机构设为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经控制装置与变速机构联接,所述变速机构与空气压缩机联接。
所述非功热转换刹车机构设为转子与车辆轮系联接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经导线及控制装置与驱动空气压缩机的电动机联接。
所述贮气罐经控制装置直接与发动机的进气道联通,不设传统进气系统。
所述发动机设为只具有作功和排气冲程的外充气式发动机。
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道上设有热交换器,所述贮气罐经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后与发动机的进气道联通。
所述发动机的气缸套与机体间设为单夹层或双夹层,设为单夹层时,所述夹层内设有空气进气道和出气道,所述出气道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进气管联通;设为双夹层时,所述气缸套所在夹层内设有冷却液入口,所述机体所在夹层内设有空气进气道和出气道,所述出气道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进气管联通。
所述贮气罐壳体、压缩空气管道及热交换器外壳设为绝热或保温式。
所述发动机的气缸盖上设有增容孔,所述增容孔内设有柱塞,所述柱塞受控制装置控制。
所述行走机构可经控制装置直接与功热转换刹车机构联接,或将功热转换刹车机构设为经控制装置与非功热转换刹车机构联接。本发明的原理:将制动过程中汽车释放出的动能,作为空气压缩机的驱动能量,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后贮存在贮气罐内,贮气罐内的高压高温空气根据需要通过控制单元直接输送到活塞在上止点时的气缸内,减少对气缸内空气压缩时所需要的功,增加进气量,进而将制动过程中车辆动能的绝大部分转化为发动机的有用功。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将交通工具在刹车时车辆动能加以回收,转化为高温高压的压缩空气,此压缩空气经控制装置直接或间接导入气缸内,减少了发动机压缩冲程需要的功,提高了发动机的进气量,因而发动机的效率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本发明,还可有效回收气缸套周围和发动机排气中的热量,使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确保气缸内的进气量,进而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升功率及低排放性,此外,由于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非功热转换刹车装置,可连续大功率刹车而不会产生制动力下降,所以可确保车辆的安全尤其可解决重型卡车的刹车失灵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发动机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发动机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发动机示意图;
图9和图10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附图编号:
1.行走机构 3.非功热转换刹车机构
2、4、6、8、11、22、23.控制装置 5.空气压缩机
7.贮气罐 9.发动机 10.传动系统
12.传统进气系统 120.传统发动机进气管
121.空气压缩机的进气管 13.变速机构 14.发电机
15.热交换器 16.气缸套所在夹层
160.机体所在夹层 161.气缸套
162.机体 171.冷却液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靳北彪,未经靳北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91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瓷质抛光砖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快速作用涂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