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菌炻器餐饮具的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0764.8 | 申请日: | 200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0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孔德双;孔令仁;谷昌军;陈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85 | 分类号: | C04B41/85;C04B33/34;C04B33/04;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304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餐饮 制备 工艺 | ||
1、抗菌炻器,其特征在于总釉料中添加复合银盐灭菌剂、复合铜盐灭菌剂、复合锌盐灭菌剂或上述二至三种盐灭菌剂构成复合银盐灭菌剂、复合铜盐灭菌剂和复合锌盐灭菌剂,加入的比例是:釉料中加入0.1%~4%的复合银或复合铜盐灭菌剂、加入0.1%~5%的复合锌盐灭菌剂或加入1%~8%(质量比)的混合灭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炻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复合银盐灭菌剂、复合铜盐灭菌剂、复合锌盐灭菌剂或上述二至三种混合盐灭菌剂按下述比例加入釉料中,在釉料中加入0.1%~4%的复合银或复合铜盐灭菌剂、加入0.1%~5%的复合锌盐灭菌剂或加入1%~8%(质量比) 的混合灭菌剂,然后加总釉料质量40~60%的水进行球磨,至粒度达到0.05~0.1mm;得到抗菌剂与釉的混合浆液;将浆液涂覆或喷涂于炻器餐饮具素烧胚体的表面,高温焙烧后制得成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炻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复合银盐灭菌剂的主要成分为正磷酸银,加入量为釉料重量的0.1%~4%;所述复合铜盐灭菌剂其主要成分为碘化亚铜,加入量为釉料重量的0.1%~4%;所述复合锌盐灭菌剂其主要成分为正磷酸锌,加入量为釉料重量的1%~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炻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二至三种盐灭菌剂构成复合银盐灭菌剂、复合铜盐灭菌剂和复合锌盐灭菌剂,且是任意比例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炻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炻器的素烧胚体上采用喷涂法将釉的混合浆液施于炻器餐饮具素烧胚体的表面,控制釉层厚度为0.5~1.5mm;然后在1150~1400℃的窑炉中焙烧15~20hr,随炉冷却后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炻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杯、碟、碗、勺炻器餐具素烧胚体的配方为:包括星子高岭土25-30%,九江高岭土25-30%,溪口土12-18%,朗溪土12-18%;配方化学组成:SiO2 67.7±2%,Al2O3 27.2±2%,K2O 2.5±0.5%,Fe2O3 1.4±0.2%,余量为钠、钙、镁氧化物。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炻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炻器素烧胚体的制作工艺是:配方原料→加水球磨→压滤挤干→粗练→陈腐→2次真空精练→成型→烘干→修洗→烘干→素烧900~1200℃→检验→待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炻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釉料是透明釉料;透明釉料的组成包括:长石45±3%、石英18±2%、方解石15±2%、苏州土8±1%,配方化学组成包含如下:SiO2 61.4±2%, Al2O3 12.1±1%,CaO 11.8±1%,ZnO 6.8±1%,K2O 4.9±0.5%,MgO 1.5±0.2%,Na2O 1.3±0.2%,Fe2O3 0.2±0.0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炻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掺入灭菌剂的釉料加40~60%水后进行球磨、除铁、分样筛分离、调节浆液比重1.45g/ml,制得浆液用真空喷涂法向炻器餐饮具素烧胚体上施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07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辐射电磁炉的消辐射装置
- 下一篇:矩形线圈压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