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挤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8381.5 | 申请日: | 2007-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4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达;陆强;谷文来;强尼·鲍瑞那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7/01 | 分类号: | B05C17/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1. 一种挤胶装置,包括:
壳体(1),
用来挤胶的活塞杆(2),
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动力输出装置(4),所述动力输出装置(4)连接有输出轴(41),
与所述输出轴配接有传动装置,使能量从所述动力输出装置(4)传递至所述活塞杆(2),
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个驱动装置(7),在所述动力输出装置(4)不工作时,该驱动装置(7)仍可以驱动活塞杆(2)进行挤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7)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且可枢轴旋转的扳机(71)。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输出轴(41)配接的有且只有一个凸轮(5),以及与所述活塞杆(2)滑动配接至少一个驱动杆(3,3a,3b);所述凸轮(5)的凸轮面能驱动所述的驱动杆(3,3a,3b),使得在所述输出轴(41)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凸轮面将能量从所述动力输出装置(4)连续地传递至所述活塞杆(2)。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还包括与凸轮(5)固定连接的一个活动轴(9),所述的活动轴(9)配接在输出轴(41)上能与输出轴(41)一起旋转,且可相对于输出轴(41)轴向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具有一个上升面(51)和一个下降面(52),其中所述下降面(52)相对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大致平行。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面(52)是陡峭的台阶形式或是由一个逐渐减少的斜坡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活塞杆(2)滑动配接有第一驱动杆(3a)和第二驱动杆(3b),所述凸轮(5)的凸轮面能同时驱动第一驱动杆(3a)和第二驱动杆(3b)。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5)与第一驱动杆(3a)、第二驱动杆(3b)分别在第一接触点(91)、第二接触点(92)相互抵接,且第一接触点(91)、第二接触点(92)与凸轮轴心的连线夹角为210度。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杆(3a,3b)分别具有与所述凸轮(5)的凸轮面滚动配合的轮子(34a,34b)。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杆(3a,3b)与所述凸轮(5)之间分别配接有第一和第二推杆(35a,35b),所述第一推杆(35a)一端抵接在凸轮(5)的凸轮面上,另一端抵接在第一驱动杆(3a)上,所述第二推杆(35b)一端抵接在凸轮(5)的凸轮面上,另一端抵接在第二驱动杆(3b)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活塞杆(2)滑动配接一个驱动杆(3),与所述输出轴(41)配合相连的齿轮(53)及步进驱动件(54,54a,54b,55b);所述步进驱动件能驱动所述的驱动杆(3),使得在所述输出轴(41)旋转过程中,所述传动装置将能量从所述动力输出装置(4)间歇地传递至所述活塞杆(2)。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所述的活塞杆(2)和驱动杆(3)位于第一壳体(101)中,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4)和齿轮(53)及步进驱动件(54,54a,54b,55b)位于第二壳体(102)中,所述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可拆卸的配接。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壳体(102)与第一壳体(101)有至少两种配接位置,以使得传动装置能驱动驱动杆(3)产生不同大小的行程。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进驱动件包括与所述齿轮(53)偏心连接的往复件(54),所述往复件(54)与驱动杆(3)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83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甲壳素的溶解方法
- 下一篇:电流模式射频接收机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