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2194.4 | 申请日: | 200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3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升太郎;川口雄介;中川明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38;H01L29/423;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8月4日、申请号为200410055997.7、发明名称为“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例如在具有槽栅结构的纵式MOSFET等中应用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衬底的主表面形成沟槽(Trench:槽)、并利用该沟槽形成栅电极的槽栅结构,例如应用于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纵式MOSFET(Metal 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中,主要用于电力等用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4869号公报说明书)。
与现有的DMOS(Double diffusion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相比较,具有上述槽栅结构的纵式MOSFET的电流容量大、导通电阻低,故可期待芯片缩小而导致低成本化。再有,由于能得到几十伏特~几百伏特左右的耐压,所以正被广泛用于便携式终端和个人计算机等的开关电源等中。
但是,例如随着个人计算机等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高速化,有提供电力侧的电源系统自身也被期望高速化和高效率化的倾向。因此,特别是在DC/DC转换器电源电路等的输出级所使用的纵式MOSFET等中,伴随高速化而提高开关特性是重要的。
为了提高上述开关特性,特别需要降低导通电阻、栅漏间的反馈电容等。例如,上述导通电阻为100V以下的低耐压元件时,沟道电阻占元件的导通电阻中的比例变大,所以有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倾向。
接着,以纵式MOSFET为例,说明现有的半导体器件的问题点。图30是表示现有的纵式MOSFET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结构图。如图30所示,沟槽14形成得深,其底部形成在n-型沟槽区11中。栅电极15埋入并形成在上述沟槽14的内部。因此,形成在n+型源区13和n-型漏区11之间的沟道长度增大,导通电阻增大。再有,由于栅电极15和n-型漏区11的对置面积增大,所以栅漏间的反馈电容增大,导通(ON)/关断(OFF)时的反射充电期间变长,存在不能高速开关的问题。因而,为了实现开关特性提高的半导体器件,优选降低导通电阻和栅漏间的反馈电容。
在上述现有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中,存在开关特定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开关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形式涉及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层;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层,形成在上述第1半导体层上;第1导电型的第3半导体层,形成在上述第2半导体层中,与上述第1半导体层电分离;沟槽,从上述第3半导体层的表面贯通上述第3半导体层,深度至少到达上述第1半导体层的附近;第1绝缘膜,形成在上述沟槽的侧壁和底部;第1电极,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上述沟槽内的上述第1绝缘膜上,与上述第1至第3半导体层电分离;及第1导电型的第4半导体层,设置在上述第1半导体层与上述第2半导体层的界面的上述沟槽附近,杂质浓度高于上述第1半导体层;上述第2半导体层的杂质浓度的分布具有上述第3半导体层与上述第2半导体层的界面附近的第1峰值、及在上述第2半导体层与上述第4半导体层的界面附近且低于上述第1峰值的第2峰值;由上述第1峰值决定阈值电压,由上述第2峰值决定上述第2半导体区域的掺杂量。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在第2半导体层和第1半导体层的界面附近有第2峰值。因此,沟槽形成得浅的情况下,也能提供维持耐压且开关特性提高的半导体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21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