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膳食纤维杀菌新工艺及杀菌新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3445.0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效伟;李玉美;习文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嘉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01 | 分类号: | A23L3/01;A23L3/5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健康 |
地址: | 2524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膳食 纤维 杀菌 新工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含量高的粉状食品物料的杀菌工艺及杀菌设备,特别涉及大豆膳食纤维微波杀菌的一种新工艺及微波杀菌新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粉状食品物料的杀菌方式较少,一般采用钴60辐照的方式杀菌,但此种方法弊端较大,杀菌后物料中残留的钴对人体有不利作用,建造辐照设施投资大,而且安全系数低,污染周围环境。采用微波杀菌时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共同作用,具有耗能低、杀菌时间短、杀菌效果好等优点。但是对于微生物含量较高的粉状物质,如大豆膳食纤维,利用现有的微波杀菌方法及设备进行杀菌后,物料的水分散失快,杀菌效果不理想,杀菌后产品水分含量低,易出现糊味。申请号为03132575.0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大豆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杀菌方式采用微波杀菌,杀菌前物料水分为15~30%,杀菌后物料水分为3~15%,存在杀菌时间较长、杀菌和脱腥效果一般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效果好、耗时短、脱腥效果好的大豆膳食纤维微波杀菌新工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波杀菌的新设备。
一种大豆膳食纤维微波杀菌的新工艺:先将含有75~80%水分的湿豆渣进入热风系统进行初步杀菌,控制出口物料水分在10~30%,然后进入隧道式微波室,控制微波出口温度在85~98℃,物料水分在12~18%。
一种大豆膳食纤维微波杀菌新工艺所用的微波杀菌设备,包括隧道式微波室,入口、出口,在隧道式微波室内上方设有屋顶形遮盖。屋顶形遮盖使湿热蒸汽不易散失,在物料上方较小的高度内保留了高温湿热蒸汽,高温湿热蒸汽和物料表面接触,再加上连续提供的微波热能,使得进入微波室的物料温度很快升高到90℃左右,杀菌时间短,且保证了杀菌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大豆膳食纤维微波杀菌的新工艺及微波杀菌设备处理大豆膳食纤维时,细菌总数由原来的1千万个/克下降到4500个/克,灭菌率达到99.9%以上,而普通的微波设备干燥,灭菌率一般在99%。杀菌时间短,只需1分40秒左右,而现有技术的杀菌时间一般为3分钟左右。产品在热风干燥系统出口时保留一定的水分,而由微波的干燥功能使产品达到所需水分,从而增加了处理量,也降低了整个生产线的干燥成本。经处理后的产品具有豆香味,无不良豆腥味。具有杀菌效果好、耗时短、脱腥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微波杀菌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入口;2.隧道式微波室;3.屋顶形遮盖;4.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大豆膳食纤维微波杀菌所用的微波杀菌设备,包括隧道式微波室2、入口1、出口3,在隧道式微波室2内上方设有屋顶形遮盖3。屋顶形遮盖3使湿热蒸汽不易散失,在物料上方较小的高度内保留了高温湿热蒸汽,高温湿热蒸汽和物料表面接触,再加上连续提供的微波热能,使得进入微波室的物料温度很快升高到90℃左右,杀菌时间短,杀菌效果好。
实施例2:大豆膳食纤维微波杀菌:先将含有75%水分的湿豆渣进入热风系统进行初步杀菌,控制出口物料水分在15%,然后进入微波杀菌新设备的隧道式微波室2,控制微波出口温度在90℃,物料水分在12%。细菌总数由原来的1千万个/克下降到4500个/克,灭菌率达到99.9%以上,杀菌时间1分40秒,产品具有豆香味,无不良豆腥味。
实施例3:大豆膳食纤维微波杀菌:先将含有80%水分的湿豆渣进入热风系统进行初步杀菌,控制出口物料水分在30%,然后进入微波杀菌新设备的隧道式微波室2,控制微波出口温度在95℃,物料水分在15%。细菌总数由原来的1千万个/克下降到4500个/克,灭菌率达到99.9%以上,杀菌时间1分30秒,产品具有豆香味,无不良豆腥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嘉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嘉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3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