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β沸石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19552.4 | 申请日: | 200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3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光;吴佳;宋家庆;何鸣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9/04 | 分类号: | C01B39/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β沸石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β沸石是一种具有交叉十二员环孔道体系的高硅沸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水热稳定性、酸性以及良好的疏水性,其硅铝比可在几十至全硅范围内调变。对其改性后,用于催化烃类反应表现出不易结焦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在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加氢脱蜡、柴油降凝、催化裂化、异构化、烷基化以及烷基转移反应等方面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
1967年,美国莫比尔(Mobil)公司首次采用经典的水热晶化法合成β沸石(Wadlinger R.L,Kerr G.T,Rosinski E.J.,USP3,308,069)。US 3308069公布的合成方法包括:将含有Na2O、Al2O3、TEAOH、SiO2和水的混合物制成浆液,在高压釜中于75~200℃晶化反应3~60天,其投料摩尔比为:SiO2/Al2O3=10~200,Na2O/TEAOH=0.0~0.1,TEAOH/SiO2=0.1~1.0,H2O/TEAOH=20~75。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β沸石的硅铝比通常为20~250,难以制备出SiO2/Al2O3≥300的纳米高硅铝比β沸石。
EP95304、EP488867、EP94827、US4554065、US5200168、CN1105646A、CN1035429C、CN1113810C专利中通过以下方法提高β沸石的硅铝比:
1.高温焙烧脱铵:在500~600℃下焙烧若干小时,以除去原料β沸石中的有机胺模板剂;
2.酸处理脱铝:用一定浓度的无机酸或者有机酸,在一定温度下与原料β沸石作用,脱除沸石骨架中的部分铝,提高其硅铝比。
上述方法属于二次合成高硅β沸石的方法,收率低、成本高,所合成的沸石硅铝比通常不超过300,且缺陷较多、热稳定性较差、固体酸量高、抗氮性能差,使β沸石在高氮介质中使用受到限制。
CN1048697C和CN1051055C中公布了SiO2/Al2O3为20~600的β沸石合成方法,是以任意孔径,20-300目的硅胶为硅源,将其和由铝源、钠源、四乙基铵阳离子源、水组成的工作溶液混合或者再加入一种晶种胶,使硅胶颗粒表面为该工作溶液所润湿,然后分两步或多步进行晶化反应得到产物。
US5164169公布了利用螯合剂合成硅铝比为20~1000、晶粒尺寸为0.1~3.0微米的大晶粒β沸石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沉淀硅胶、高纯度高硅晶种为硅源。
CN1915817A公布了一种合成小晶粒β沸石的方法,通过采用高含量SiO2的硅溶胶为硅源,铝酸盐或硫酸铝为铝源,以四乙基铵阳离子和氟化物的混合物为模板剂,在温度为80~160℃下水热晶化1~8天的方法制备。
现有制备β沸石的方法,难以得到硅铝比不小于300,晶粒大小不超过100nm的纳米β沸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成晶粒大小不超过100nm的β沸石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β沸石的合成方法,包括将硅铝胶颗粒与四乙基铵阳离子模板剂、氟化物以及水混合,于100~190℃晶化1~5天的步骤;各个组分的用量使混合物中TEA+/SiO2摩尔比为0.05~0.5,TEA+/F-摩尔比为1~2,H2O/SiO2摩尔比为2~10。
本发明方法可用于制备晶粒大小不超过100nm的纳米β沸石,特别是用于制备硅铝比SiO2/Al2O3≥300的纳米β沸石,晶化过程耗水量低,所制备的沸石结晶度高,酸强度高,抗氮性能好,结构稳定,缺陷较少、水热稳定性高,用于减压馏分油加氢裂化过程,呈现较好的中间馏分油选择性和裂解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95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