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网络中数据寻址和转发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0698.0 | 申请日: | 200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2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江江;王贵春;孟芦;闫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当代天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网络 数据 寻址 转发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控制网络中数据寻址和转发的方法,所述控制网络具有采用多种通讯协议的源、汇信息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交换服务器上设置具有源、汇信息节点地址对应关系的源汇表;
步骤二,将所述源信息节点发出的数据包按照预定的协议进行封装,并将封装数据包发送到所述交换服务器;
步骤三,所述交换服务器查询所述源汇表后,根据与所述源信息节点对应的汇信息节点的地址更新所述封装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字段,并按照更新后的目的地址将所述封装数据包转发到所述汇信息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预定的协议为以太网传输协议,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交换服务器是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进行所述转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汇信息节点位于所述控制网络的末端设备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设备通过网关连接所述交换服务器,并且,在所述步骤二之前,所述末端设备的地址与所述网关的IP地址相绑定,所述网关具有符合以太网协议的接口,能够将末端设备的数据包按以太网协议封装后发送给交换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设备直接连接到所述交换服务器,并且所述末端设备具有符合以太网协议的接口,能够直接按以太网协议将所述源信息节点发出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后发送给所述交换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汇信息节点地址对应关系中包括信息节点的地址形式为:对应网关的IP地址加上对应末端设备连接的网关端口的端口编号加上该信息节点的节点编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汇信息节点地址对应关系地址表中包括信息节点的地址形式为:对应末端设备的IP地址加上该信息节点的节点编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包括:
步骤a,末端设备上电,向对应网关发送读取所述网关的IP地址及对应端口编号的请求命令;
步骤b,所述网关根据所述请求命令向所述末端设备返回所述网关的IP地址及所述对应端口编号,所述末端设备根据收到所述网关IP地址和所述端口编号确定所述末端设备中信息节点的地址;
步骤c,所述末端设备将所述信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都加入该信息节点的地址,从而完成所述末端设备与对应网关的地址绑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所述末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没有得到来自所述对应网关的应答,则重新与所述对应网关绑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末端设备每隔预定时间向所述网关发送存活命令,如果连续没有被所述网关应答的存活命令的数量超过预定阀值,则重新与所述网关绑定。
11.一种控制网络中数据寻址和转发的系统,所述控制网络具有采用多种通讯协议的源、汇信息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换服务器、末端设备和网络交换机;
所述末端设备用于,将所述源信息节点发出的数据包按照预定的协议进行封装,并将封装数据包发送到所述交换服务器;
所述交换服务器用于,存储具有源、汇信息节点地址对应关系的源汇表,所述交换服务器收到所述封装数据包后,通过查询所述源汇表,根据与所述源信息节点对应的汇信息节点的地址更新所述封装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字段,并按照更新后的目的地址将所述封装数据包转发到所述汇信息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协议为以太网传输协议,所述网络交换机为以太网交换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当代天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当代天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06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通信系统的控制信令及其参考信号的发射方法
- 下一篇:像素结构的制作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