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体后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9481.6 | 申请日: | 200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8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二户史;安藤伸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后部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车体后部侧面的后轮罩上方部分进行加强的车体后部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车体后部构造,使大致檐形剖面的外侧加强板(加强板)与后柱内板的外侧面接合而进行加强,该外侧加强板的下端部与后轮罩的后轮罩外板的上表面接合。
此外,使内侧加强板(其它加强板)与所述外侧加强板相对而与后柱内板的内侧面接合,该内侧加强板与后柱内板、以及所述外侧加强板与后柱内板之间分别形成闭合剖面。
所述内侧加强板使相对于来自后悬架的上顶载荷的刚性提高,该内侧加强板的下端部与后轮罩内板的上表面接合。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0-190868号公报(第3~4页,图1~图3)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的车体后部构造中,与后柱内板的外侧面接合的外侧加强板,与后轮罩外板的上表面接合,而提高该后轮罩外板和后柱内板之间的刚性。
另一方面,与后柱内板的内侧面接合的内侧加强板,与后轮罩内板的上表面接合,而提高该后轮罩内板和后柱内板之间的刚性。
此外,在来自后悬架的上顶或下拉等上下载荷输入至安装在所述后轮罩内板上的支撑柱时,该上下载荷经由内侧加强板输入至后柱内板,将会使该后柱内板向车体内外方向挠曲,但该后柱内板的外侧面具有所述外侧加强板的刚性,而由后轮罩外板的上表面稳固地支撑。
因此,对于输入至所述支撑柱的上下载荷,由于后柱内板向车体内外侧的挠曲受到抑制,因此可能作为剥离载荷集中在该后柱内板和内侧加强板的接合部的上端部分并反复地输入。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部构造,其相对于输入至安装在后轮罩内板上的支撑柱的上下载荷,使从外侧加强板直至后轮罩外板的支撑刚性变弱,由此容许后柱内板的挠曲,可以抑制剥离载荷在后柱内板和内侧加强板的接合部上的集中。
本发明的车体后部构造具有:外侧加强板,其与形成车体后部侧面的后柱内板的后轮罩上方部分的外侧面接合,并且与该后柱内板形成闭合剖面;以及内侧加强板,其与所述外侧加强板相对而与所述后柱内板的内侧面接合,并且与该后柱内板形成闭合剖面,同时该内侧加强板的下端部与后轮罩内板的上表面接合,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加强板的下端部的接合位置设定在,与后柱内板的下端部接合的、后轮罩外板和后轮罩内板的接合部分处,或在其附近,所述外侧加强板的下端部与后轮罩外板的上表面分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与后柱内板之间形成闭合剖面的外侧加强板的下端部,在与后柱内板的下端部接合的、后轮罩外板和后轮罩内板的接合部分处,或在其附近接合,所述外侧加强板的下端部与后轮罩外板的上表面分离,因此取消了外侧加强板对后轮罩外板上表面的支撑,容许后柱内板的车体内外方向的挠曲。
因此,在输入至后轮罩内板的来自后悬架的上顶或下拉等上下载荷,从内侧加强板输入至后柱内板时,可以通过该后柱内板的挠曲而释放所述上下载荷,进而,抑制剥离载荷在后柱内板和内侧加强板的接合部的上端部分的集中,可以防止该接合部发生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拆下车体外板而观察后柱内部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拆下车体外板后,切去后柱内板的一部分和后围加强板的前半部分而观察后柱内部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述。
图1~图3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体后部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拆下车体外板而观察后柱内部的侧视图,图2是拆下车体外板后,切去后柱内板的一部分和后围加强板的前半部分而观察后柱内部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放大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车体后部构造,用于斜背型、单厢型或客货两用型等具有背门的车辆中,如图1~图3所示,车体1的后部侧面由后柱2构成,在该后柱2的下部设置后轮罩3,同时在上部形成后侧三角窗开口部4,所述后柱2的后端成为背门开口部。
所述后柱2的车体内侧由后柱内板21形成,在该后柱内板21的车体外侧以设置规定的空间部的方式配置车体外板22(参照图3)。此外,所述后轮罩3由后轮罩外板31和后轮罩内板32(参照图3)构成,如图3所示,分别将相对的周缘部弯折而形成凸缘部31a、32a,并且这些凸缘部31a、32a相互接合(接合部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4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配合保护和对齐装置的插塞接头
- 下一篇:微型机械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