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G1896A突变的方法及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9565.X | 申请日: | 200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8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蔡剑英;宋庆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2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乙型肝炎 病毒 dna 及其 sub 1896 突变 方法 试剂盒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野生型及G1896A突变型的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锁核酸(LNA,LockedNucleic Acids)和分子信标探针结合的技术进行实时PCR的检测方法。本发明还进一步涉及用于该临床检测的试剂盒。
发明背景
病毒性乙型肝炎(HB,hepatitis B)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Lok AS,Heathcote EJ,Hoofnagle JH.Gastroenterology2001;120:1828-1853)。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50-70%的人群受过HBV的感染,约8-12%的人群为慢性HBV感染者。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仅可以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还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临床上HBeAg转阴以及HBeAb阳性常常被认为是HBV病毒复制减少、肝损伤和肝癌危险性减轻以及治疗可以终止的指标。然而近期发现,许多患者尽管HBeAg是阴性的,但病毒仍大量复制,肝损伤程度也很严重(即所谓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近年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均表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其在临床表现、预后、抗病毒治疗方案与应答等诸多方面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表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HBV基因组发生变异引起的。
HBV基因组共含有4个基因区,分别为S,C,P,X基因区,每个基因区构成一个独立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C基因区又包括两部分:前C(pre-C)区和C区。HBeAg是C基因区的表达产物,该基因区的5’端发生突变常导致HBeAg分泌量的减少,且最常见的突变有两种:一是C基因启动子处的1762(A→T,A1762T)和1764(G→A,G1764A)双突变(Okamoto H,Tsuda F,Akahane Y,Sugai Y,Yoshiba M,Moriyama K,et al.J Virol 1994;68:8102-8110),该突变导致了转录因子结合的改变(Buckwold VE,Xu Z,Chen M,Yen TS,Ou JH.J Virol 1996;70:5845-5851 and Li J,Buckwold VE,Hon MW Ou JH.J.J Virol 1999;73:1239-1244.),以至于前C区mRNA的减少,从而减少了HBeAg的合成;二是前C(pre-C)区的1896位点(G→A,G1896A)发生的突变,该突变导致该区第28个密码子成为终止密码子,使得HBeAg的翻译提前终止,从而也减少了HBeAg的合成。有证据表明,HBeAg阴性突变体的主要原因(占60-80%)就是由于pre-C区的1896位点(G→A,G1896A)发生突变引起的(Carman WF,Jacyna MR,Hadziyannis S,Karayiannis P,McGarvey MJ,Makris A,et al.Lancet 1989;2:588-591)。
近期研究又发现,pre-C区的G1896A突变主要发生在HBV的B、C和D型标本中,可能与急性肝炎的发生相关(Annie Pang,Man-Fung Yuen,He-Jun Yuan,Ching-Lung Lai,Yok-Lam Kwong,Journal of Hepatology 2004;40:1008-1017)。又有证据证明pre-C区的G1896A突变是与HBV的持续性感染以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然而,不管G1896A突变是与急性肝炎的发生还是与HBV的持续性感染相关,它的检测在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诊疗、预后及病毒自然史的研究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5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玉米淀粉粘合剂
- 下一篇:一种白茶醇提浸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