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30850.3 | 申请日: | 200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9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邢益辉;孔德森;袁海顺;吴一鸣;王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1/18 | 分类号: | C07C31/18;C07C2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3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桐子 制备 生物 基多 | ||
1.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制备方法而成:将小桐子油在催化剂存在下加入醇解剂进行醇解反应,生成混合脂肪酸酯;再将混合脂肪酸酯在催化剂存在下加入环氧化剂进行环氧化反应,生成混合环氧脂肪酸酯;然后将混合环氧脂肪酸酯与开环剂发生环氧键开环反应,生成混合羟基脂肪酸脂,即生物基多元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将所生成的生物基多元醇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氧化烯烃进行加成反应,可生成较高分子量的生物基多元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醇解反应醇解剂为醇胺或醇,其中醇胺选自一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甲基二异丙醇胺、烷基烷醇胺或苄基烷醇胺,醇选自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4-丁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季戊四醇、木糖醇或山梨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醇胺优选三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三乙醇胺、二乙醇胺,醇优选丙二醇、丁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乙二醇或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醇解反应的温度控制在65~240℃之间,反应时间:1~16小时,醇解剂加入量与小桐子油的摩尔数之比是(2.0~5.7)∶1。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醇解反应的催化剂为无机碱或有机锡,前述无机碱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金属的烷氧化物,其中碱金属氢氧化物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碱金属的烷氧化物选自甲醇钠、乙醇钠、甲醇钾或醇与氢氧化物脱水后的产物;有机锡选自氯化锡、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的重量是小桐子油和醇解剂重量总和的0.005~1.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选自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4-丁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季戊四醇、木糖醇或山梨醇。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环氧化反应采用有机酸、双氧水、混合脂肪酸酯在无机酸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环氧化反应的温度控制在30~70℃之间,反应时间2.5~12小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环氧化反应中的有机酸选自甲酸或乙酸,有机酸摩尔数是混合脂肪酸酯不饱和双键值的0.5~3.0倍;双氧水的摩尔用量是混合脂肪酸酯不饱和双键值1.0~1.5倍,无机酸催化剂选自硫酸或磷酸,用量为混合脂肪酸酯重量的0.1~5%。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开环反应是将混合环氧脂肪酸酯与开环剂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反应,开环反应的温度控制在65~180℃之间,反应时间:1~10小时,开环剂与混合环氧混合脂肪酸酯环氧键摩尔数之比为(0.8~1.6)∶1。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开环剂为醇或醇胺,醇胺选自一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烷基烷醇胺、苄基烷醇胺,醇选自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4-丁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季戊四醇、木糖醇、山梨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醇胺优选三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三乙醇胺、二乙醇胺,醇优选丙二醇、丁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乙二醇或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利用小桐子油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其特征在于开环反应的催化剂为无机碱和/或有机碱,前述无机碱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金属的烷氧化物,其中碱金属氢氧化物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碱金属的烷氧化物选自甲醇钠、乙醇钠、甲醇钾或醇与氢氧化物脱水后的产物;有机碱为有机胺化合物,选自二甲胺、三甲胺、三乙胺、N,N-二甲基环己胺或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催化剂的重量是环氧小桐子油和开环剂重量总和的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08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