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炭黑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织物染色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34006.8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房宽峻;王潮霞;袁霞;贾瑞静;付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C1/48 | 分类号: | C09C1/48;C09C3/00;D06P1/44;D06P3/60;D06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28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炭黑 制备 方法 及其 织物 染色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炭黑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织物染色中的应用,属于纺织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纺织品黑色染色在染料色光控制、工艺条件等方面一直存在一些问题,如纤维素纤维织物染黑色常采用硫化染料染色,虽然织物着色深,乌黑度好,耐晒牢度高,但是硫化染料染色工艺流程长,污水排放量大,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活性染料黑色染色牢度好、工艺比较简单,但染深性较差,难以获得乌黑的色泽,而且染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如何提高黑色染色织物的深度,得到色泽纯正、乌黑度好的黑色织物是印染行业一直关心的问题。在CN1436816中公开了一种环保型黑色中性金属有机络合染料的制备方法,该黑色染料是通过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及铁、铝混合金属络合反应制得的,对羊毛织物和锦纶织物染色后,织物具有良好的乌黑度和日晒牢度。CN1699685介绍了一种用于改性涤纶、涤纶和腈纶混纺织物染色的阳离子黑色染料,解决了二浴法染色及阳离子染料不耐高温高压的染色的问题。CN1120053公开了一种染黑色的三偶氮黑色染料,可用于丝、毛、纸及皮革的染色,着色率高、强度良好。CN101024731中,利用微胶囊分散黑对超细的合成纤维及其织物进行染色,得到了乌黑度好的黑色织物,但该方法仅适合于超细纤维织物。CN1730565公开了一种由三原色组分组成的黑色复合活性染料,适用于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和聚酰胺纤维及其混纺织物,染色织物具有非常优异的乌黑度,匀染性和提升力。这些专利主要针对染料制备技术,但制备工艺比较复杂,难以全面解决染色工艺长、废水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涂料染色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染色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省水、适应性强,色谱广泛,环保等优点,但涂料染色中染深色还有难度,尤其是黑色染色。
炭黑因具有优异的着色性、耐候性、化学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涂料等多行业。但由于炭黑粒子比表面积大,极易团聚或凝集,很难在介质中均匀且稳定的分散,限制了其在涂料染色中的应用。炭黑的黑度、着色能力对炭黑的原粒径的依赖性很大。粒径越小,则黑度越高。日本专利公开公报昭50-68992号揭示了黑度与原粒径的关系。如何制得粒径小,分散性能好的炭黑颜料已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纳米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涂料在介质中的分散性能提供了又一有效途径。利用机械作用等手段制备得到纳米级的颗粒,赋予纳米材料尺寸小、比表面大、着色力强、化学稳定性好和无毒等多种优点,为涂料上染纤维,提供了新的条件。
本发明利用超声波技术制备纳米炭黑,并将其用于环保型的涂料染色中,以提高涂料黑色染色深度,并改善织物手感,相关内容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纳米炭黑的制备方法,解决目前涂料黑色染色的技术问题。这种纳米炭黑的制备方法简单,利用其对织物进行染色,染后织物色泽纯正,乌黑度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纳米炭黑的染色方法,将该纳米炭黑染液对预先经过阳离子处理的织物进行染色,可提高黑色涂料的上染率,减少粘合剂用量,解决涂料染色手感偏硬的问题。
本发明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1纳米炭黑的制备其配方比例按份数:
本发明取炭黑5~20份,分散剂1~10份,去离子水70~94份,将炭黑、分散剂、去离子水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上500w~900w功率下粉碎0.5~2h,得到分散性好、稳定性高的纳米炭黑颜料分散体系。
2纳米炭黑涂料染色
将纳米炭黑配制成染液对织物进行染色,主要工艺步骤如下:
(1)浸染:织物预处理:对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改性工艺为:阳离子改性剂用量为2~40g/l,pH=10~12,温度20~60℃,时间30~60min。炭黑染液配制:炭黑用量为1~10%,浴比为1∶20~1∶30,调节染液pH为11~13。织物染色:把阳离子改性后的织物放入纳米炭黑染液中,在恒温水浴锅中染色,温度为60~90℃,染色时间为20~30min,添加粘合剂2~15g/l,继续染色10~20min,然后降至室温,在40~100℃烘干,然后在150~170℃条件下焙烘3~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40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