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阿西美辛缓释制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39318.8 | 申请日: | 200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5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郭卫芹;张育;李国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20 | 分类号: | A61K9/20;A61K9/14;A61K31/405;A61P2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50051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阿西美辛缓释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释药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阿西美辛缓释制剂,属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阿西美辛(Acemetacin),化学名称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2-甲基-1H-吲哚-3-乙羧酸甲基酯,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通过抑制前列素的合成产生抗炎、镇痛、解热作用。阿西美辛主要用于治疗:1、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2、肩周炎、滑囊炎、肌腱及腱鞘炎;3、腰背痛、扭伤、劳损及其他软组织损伤;4、急性痛风;5、痛经、牙痛和术后疼痛。口服阿西美辛后,血液中主要以吲哚美辛和微量阿西美辛存在。阿西美辛吸收半衰期0.86h,消除半衰期2.92h,达峰时间2.79h,达峰浓度为1.49μg/ml。经尿排泄的代谢物达99%以上,排泄的主要代谢物是吲哚美辛、去对氯苯甲酰基阿西美辛及去对氯苯甲酰基吲哚美辛。由于阿西美辛血浆半衰期较短,几小时后活性化合物被排泄或代谢掉,血药浓度也随之下降至不足以起治疗作用的水平,因此需要增加药物的用量,即增加每日服药的次数,但随之增加了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便潜血(个别病例可能导致贫血)、消化道溃疡(有时伴有出血和穿孔)、头痛、头晕、嗜睡/疲劳、耳鸣等不良症状的几率,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因此,临床应用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长时间控制药物稳定释放、延长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而基本上不会出现药物释放不完全现象的阿西美辛口服剂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长时间控制药物稳定释放、延长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而且基本上不会出现药物释放不完全现象的阿西美辛口服缓释剂型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阿西美辛缓释制剂,它由阿西美辛药芯和包裹药芯的控释层构成,所述控释层由黄原胶-壳聚糖混合物组成,其中,黄原胶含量占黄原胶-壳聚糖总重量的百分比为20%~80%。
上述阿西美辛缓释制剂,所述阿西美辛药芯采用微晶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为载体、承载药用活性成分阿西美辛,其中,阿西美辛、微晶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1.5∶0.1。
上述阿西美辛缓释制剂,所述控释层的层数为1~30层,包裹率为药芯重量的4~150%。
上述阿西美辛缓释制剂,所述控释层的层数为4~15层,包裹率为药芯重量的10~90%。
上述阿西美辛缓释制剂,所述阿西美辛药芯为颗粒、球状或微型片状。
一种阿西美辛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它采用以下步骤制备:
a、将配方量阿西美辛、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用水调匀制备药芯;
b、将黄原胶-壳聚糖混合物用95%乙醇配成溶液,浓度为50mg/ml,用包衣装置喷雾包衣在药芯上,真空干燥,可得一层控释层的颗粒;若制备多层控释层,则在所得包衣层上再用不同含量的黄原胶-壳聚糖混合物溶液再次进行喷雾包衣,上述过程反复进行,直至得到所需层数控释层的阿西美辛缓释制剂。
本发明制剂针对现有阿西美辛血浆半衰期短、药物活性化合物在人体内排泄或代谢快、维持治疗作用时间短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阿西美辛药芯外包裹由黄原胶-壳聚糖混合物组成的控释层,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此外通过增加层数或包裹率可以得到不同释放特性的剂型。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制剂无论药芯的粒径大小、形状如何,均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药物释放的目的。试验表明,本发明与常规剂型相比能够很好的控制药物的释放,以每日一次的给药方式即能在24小时内保持治疗量的血药浓度。服用本发明制剂可得到较平坦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并且与每日多次给药相比能更好地控制治疗量的血药浓度范围。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长时间控制药物稳定释放、延长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基本上消除了药物释放不完全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93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