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MOS图像传感器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2658.6 | 申请日: | 200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1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822 | 分类号: | H01L21/822;H01L31/18;H01L21/32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小军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mos 图像传感器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CMOS图像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用以改善图像传感器的特性。
背景技术
通常,图像传感器是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图像传感器可主要分为电荷耦合器件(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CIS)。
CCD具有多个排列成矩阵形式的光电二极管(PD),这些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CCD包括多个垂直电荷耦合器件(VCCD)、水平电荷耦合器件(HCCD)以及读出放大器。VCCD形成于排列成矩阵形式的各个光电二极管之间,并沿着垂直方向传递每个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荷。HCCD沿着水平方向传递每个VCCD传递的电荷。读出放大器感测水平传递的电荷,并由此产生电信号。
然而,CCD的驱动方式复杂,并且其功耗较大。此外,CCD的缺点还在于由于需要多步光学处理(photo process),因此制造工艺复杂。
此外,CCD由于难以将控制器、信号处理器以及模数(A/D)转换器集成到一个CCD芯片上而不能小型化。
近来,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用来克服CCD缺陷的下一代图像传感器受到了关注。
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种采用开关方式的器件,其中利用CMOS制造技术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与单位象素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MOS晶体管,从而由各个MOS晶体管按顺序检测每个单位像素的输出。在CMOS制造技术中,控制器和信号处理器用作外围电路。
也就是说,在CMOS图像传感器中,一个光电二极管和一个MOS晶体管形成于一个单位象素中,由此以开关方式按顺序检测每个单位像素的电信号并实现图像。
通过利用CMOS制造技术,CMOS图像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功耗低;以及由于光学处理步骤少,因此制造工艺简单。
此外,借助于控制器、信号处理器、A/D转换器等在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中的集成,CMOS图像传感器具有其产品易于小型化的优点。
因此,CMOS图像传感器广泛用于各个应用领域,例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等。
图1A至图1E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制造CMOS图像传感器的方法的横截面图。
如图1A所示,利用外延工艺,在高浓度P++型半导体衬底61上形成低浓度P-型外延层62。
在半导体衬底61中限定有源区和器件隔离区。然后,利用浅沟槽隔离(STI)工艺在器件隔离区中形成器件隔离膜63。
之后,在外延层62的整个表面上且包括在器件隔离膜63上,按顺序沉积栅极绝缘膜64和导电层(例如,高浓度多晶硅层)。接着,选择性地去除导电层和栅极绝缘膜64,从而形成栅电极65。
如图1B所示,在半导体衬底61的整个表面上方涂覆第一光致抗蚀剂膜66,并且通过曝光和显影处理将第一光致抗蚀剂膜66图案化,从而暴露每个蓝、绿和红光电二极管区。
随后,以经图案化的第一光致抗蚀剂膜66作为掩模,在外延层62中注入低浓度N型杂质离子,由此形成N-型扩散区67,即蓝、绿和红光电二级管区。
当形成用作光电二极管区的N-型扩散区67时,进行磷(P)的离子注入。为了增强信号传输的效率,以不同的离子注入能量进行连续两次处理。
换句话说,分别以不同的能量、即160KeV和100keV连续地进行用于形成光电二极管区的N型离子注入。以低能量进行的离子注入是在离子注入角度约为4度至10度的情况下进行的。以高能量进行的离子注入是在离子注入角度为零度的情况下进行的。
如图1C所示,将第一光致抗蚀剂膜66完全去除。然后,在半导体衬底61的整个表面上沉积绝缘膜并对其进行回蚀。从而,在栅电极65的两侧表面处形成绝缘侧壁层68。在半导体衬底61的整个表面上涂覆第二光致抗蚀剂膜69之后,通过曝光和显影工艺将第二光致抗蚀剂膜69图案化,以覆盖光电二极管区并暴露每个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区。
接下来,使用经图案化的第二光致抗蚀剂膜69作为掩模,在暴露的源极/漏极区中注入高浓度N+型杂质离子,由此形成N+型扩散区(浮置扩散区)70。
如图1D所示,去除第二光致抗蚀剂膜69。在半导体衬底61的整个表面上涂覆第三光致抗蚀剂膜71之后,通过曝光和显影工艺将第三光致抗蚀剂膜71图案化,以暴露每个光电二极管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2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