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吸收粘合剂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43724.1 | 申请日: | 200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野口知功;日野敦司;西田干司;北田和生;天野贵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吸收 粘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冲击吸收粘合剂板,其包含:
包括冲击吸收层的冲击吸收粘合剂层,其中:
该冲击吸收粘合剂层的侧面为锥形表面;并且
所述锥形表面的锥角为65°以上,其中所述锥角是由冲击吸收粘合剂层的下表面相对于上表面的延伸宽度和冲击吸收粘合剂层的厚度计算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粘合剂板,其中所述冲击吸收层的厚度为100至1,0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粘合剂板,其中所述冲击吸收层在20℃的动态储能模量G′为1×107Pa以下。
4.一种冲击吸收粘合剂板,其包含:
基材;和
多个冲击吸收粘合剂片,其包括冲击吸收层并且被并列设置在该基材的一侧,其中:
该冲击吸收粘合剂片的侧面为锥形表面;并且
所述锥形表面的锥角为65°以上,其中所述锥角是由冲击吸收粘合剂层的下表面相对于上表面的延伸宽度和冲击吸收粘合剂层的厚度计算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吸收粘合剂板,其中:
将所述多个冲击吸收粘合剂片以规定间隔并列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一侧;以及
相邻冲击吸收粘合剂片的侧面下端之间的距离为30μ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吸收粘合剂板,其中所述冲击吸收层的厚度为100至1,0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吸收粘合剂板,其中所述冲击吸收层在20℃的动态储能模量G′为1×107Pa以下。
8.一种制备冲击吸收粘合剂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激光辐照到包括冲击吸收层的冲击吸收粘合剂层,以进行切割,其中:
将该冲击吸收粘合剂层的切断表面成为锥形表面;并且
所述锥形表面的锥角为65°以上,其中所述锥角是由冲击吸收粘合剂层的下表面相对于上表面的延伸宽度和冲击吸收粘合剂层的厚度计算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冲击吸收粘合剂板的方法,其中冲击吸收粘合剂层的切断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μm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冲击吸收粘合剂板的方法,其中所述激光至少包括具有400nm以下和/或1.5μm以上之波长的光。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冲击吸收粘合剂板的方法,其中所述激光为CO2激光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冲击吸收粘合剂板的方法,其制造包括基材以及多个冲击吸收粘合剂片的冲击吸收粘合剂板,所述冲击吸收粘合剂板包括冲击吸收层并且被并列设置在该基材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37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变换装置
- 下一篇:长余辉高效节能双层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