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浮游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串联除藻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4842.4 | 申请日: | 200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崔福义;马华;刘志泉;何文杰;阴沛军;王振江;贾柏樱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浮游动物 食性 鱼类 串联 方法 | ||
1.一种利用浮游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串联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这样完成的:将至少两个蓄水设施串联起来,然后将含藻水依次流过各个蓄水设施,每个蓄水设施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3天,相邻两个蓄水设施内交替放养浮游动物或滤食性鱼类,放养浮游动物为以小型藻类为食的大型溞,同时将放养浮游动物的蓄水设施内鱼类完全清理出去或投放肉食性鱼类,放养滤食性鱼类的蓄水设施放养鱼类为鲢鱼和鳙鱼或者只放养鲢鱼;放养鲢鱼和鳙鱼或者只放养鲢鱼的鲢鱼放养密度为40-200g/m3,鲢鱼单尾鱼重为60-500g,鳙鱼与鲢鱼放养密度比为1∶3~1∶5,鳙鱼单尾鱼重为60-50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浮游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串联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养浮游动物的蓄水设施内浮游动物采用人工投加或自然生长的放养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浮游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串联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设施为蓄水池、水库或湖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浮游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串联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设施为水池、水库或湖泊内部人为划分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浮游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串联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鲢鱼放养密度为120g/m3,鲢鱼单尾鱼重为280g,鳙鱼与鲢鱼放养密度比为1∶4,鳙鱼单尾鱼重为28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484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