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车体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5361.5 | 申请日: | 200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蛯名夏良;岩田孔明;小金泽健;野村幸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B62D25/00;B60R1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体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体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车辆的车体具有如下构造,即在地板下设置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梁,同时利用后端部横梁将这些侧梁的后端部之间连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构造中,在车辆受到后方碰撞的情况下,输入至后端部横梁的碰撞载荷从后端部横梁传递至侧梁。由此,侧梁变形而吸收碰撞载荷。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449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这种构造中,在吸收大的碰撞载荷的情况下,为了使后方碰撞时的侧梁的压缩量变大,必须使侧梁的长度变长,存在导致车辆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车体构造,其抑制车辆的大型化,同时使后方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的吸收量增大。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的车体构造,其具有:侧梁,其在车辆下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支柱,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具有:侧部车身杆,其位于车辆侧部上的所述侧梁的上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与所述支柱连接;以及连结杆,其连结所述侧梁和所述侧部车身杆。
在这里,作为上述侧部车身杆,其包括后述的车身侧杆和侧门杆中的至少一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后方碰撞时,由于输入至后端部横梁的碰撞载荷,从后端部横梁向侧梁传递,同时还经由连结杆、车身侧杆以及侧门杆传递至支柱,因此可以通过车体整体高效地吸收碰撞载荷,进而可以抑制车辆的大型化,同时使后方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的吸收量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体构造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侧杆和侧门杆之间的相对部分的水平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侧门杆和侧门用铰链的水平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侧门杆和铰链板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放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体构造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身侧杆和侧门杆之间的相对部分的水平剖面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体构造的斜视图。
图8从车内观察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体构造的侧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用于车室形成至车辆后部的小型多功能厢式车(Mini-van)的车体中的车辆的车体构造的例子。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体构造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车身侧杆和侧门杆之间的相对部分的水平剖面图,图3是表示侧门杆和侧门用铰链的水平剖面图,图4是表示侧门杆和铰链板的分解斜视图,图5是放大地表示车辆的车体构造的一部分的后视图。此外,图中F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IN表示车宽方向的车室侧。
如图1所示,车辆的车体构造为,具有左右一对的侧梁即后部侧梁1,其在车辆下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上述后部侧梁1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横梁2(2A~2D)连结。在左右一对的后部侧梁1的左右侧方,设有位于车辆侧部的左右一对的车身侧板(左侧的车身侧板未图示)3。此外,在车辆后端部上配置背门4。
此外,在后部侧梁1的上表面上,配置形成车室R的地板的底板(未图示),另一方面,在一对车身侧板3的上端部之间配置顶板(未图示)。此外,在一对后部侧梁1之间,以横躺的状态收容备用轮胎5。详细地说,该备用轮胎5收容在形成于底板上的备用轮胎收容部(未图示)中。
下面,对各个横梁2进行说明。横梁2中位于最后部的横梁2,是将后部侧梁1的后端部之间连结的后端部横梁2A。后端部横梁2A形成为方管状,与后部侧梁1的后端部上表面接合。该后端部横梁2A经由左右一对保险杠托架7,与后保险杠加强板6连结,该后保险杠加强板6在后端部横梁2A的后方位置沿车宽方向延伸。
位于后端部横梁2A的正前方的横梁2B是经由备用轮胎收容部而从下方支撑备用轮胎5的支撑梁。
位于该横梁2B的正前方的横梁2是后部中央横梁2C。在上述后部中央横梁2C和后端部横梁2A之间形成备用轮胎收容部,以收容备用轮胎5。详细地说,后部中央横梁2C、后端部横梁2A、以及收容在备用轮胎收容部中的备用轮胎5的上下位置一致。
位于后部中央横梁2C正前方的横梁2D,将一对后部侧梁1的前端部之间连结。该横梁2的左右两端部与后述的下边梁13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53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放射线图像转换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供键盘使用的按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