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5944.8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4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尾藤和彰;村濑宽起;林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64 | 分类号: | B60R21/264;B60R21/2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为具有被折叠收容的气囊、和可以向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气囊装置中使用的充气机,如特开2003-81050号公报所示,已有下述结构的混合型装置,其采用具有内置有加压气体的气体发生室的结构,在电爆管(squib)点火时,破坏闭塞气体发生室的密封部件,从配置在前端侧的1个气体喷出孔喷出膨胀用气体。该充气机构成为在来自气体发生室的膨胀用气体喷出后,使配置在电爆管周围的气体产生剂燃烧,而产生膨胀用气体,长时间地维持气囊的内压。
但是,在使用了现有的充气机的气囊中,可以长时间地维持气囊内压,但因为充气机构成为在动作初期,使膨胀用气体从1个气体喷出孔急剧地喷出,所以可能会使气囊的膨胀初期的内压较高,对要保护的乘客等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气囊在膨胀初期的内压过度上升的气囊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结构的第1气囊装置实现。
该气囊装置构成为具有:气囊,其被折叠收容;以及充气机,其可以向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其特征在于,充气机具有第1气体供给部和第2气体供给部,它们分别可以向气囊内供给膨胀用气体,并且由控制装置对其动作进行控制,第1气体供给部,设定为可在第2气体供给部的动作之前进行动作,同时,将独立地动作时向气囊的每单位时间的膨胀用气体的供给物质量,设定为小于第2气体供给部向气囊的每单位时间的膨胀用气体的供给物质量。
在本发明的第1气囊装置中,向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的第1气体供给部,设定为可以在第2气体供给部动作之前进行动作,此外,将在先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向气囊的每单位时间的膨胀用气体的供给物质量,设定为小于第2气体供给部向气囊的每单位时间的膨胀用气体的供给物质量。即,在本发明的第1气囊装置中,在从第1气体供给部先供给膨胀用气体的情况下,从第1气体供给部缓慢地供给膨胀用气体,而使气囊展开,然后,由于以大于第1气体供给部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物质量,从第2气体供给部供给膨胀用气体,使气囊膨胀,所以气囊迅速膨胀。因此,本发明的气囊装置,在充气机的动作初期,可以抑制向气囊内急剧供给大量膨胀用气体,可以抑制气囊膨胀初期的内压过度上升。
因此,本发明的第1气囊装置,可以抑制气囊在膨胀初期的内压的过度上升。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气囊装置中,也可以使控制装置构成为,与碰撞预测传感器、碰撞检测传感器电气连接,该碰撞预测传感器可以在车辆碰撞前检测无法避免的碰撞,该碰撞检测传感器可以检测车辆的碰撞,该控制装置在输入了来自碰撞预测传感器的信号时,使第1气体供给部动作,在输入了来自碰撞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时,使第2气体供给部动作。
上述结构的气囊装置,可以在检测出车辆的碰撞前,使从第1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膨胀用气体,缓慢地流入气囊内,使气囊一边从折叠状态展开一边缓慢膨胀,然后,在检测出车辆的碰撞时,以大于第1气体供给部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物质量,使从第2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膨胀用气体流入气囊内部,从而使其大幅膨胀。即,在上述结构的气囊装置中,由于采用从检测出碰撞之前开始,使从第1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膨胀用气体流入气囊内部的结构,所以,与在检测出碰撞后使膨胀用气体流入,而使气囊展开膨胀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从检测出碰撞后直至气囊膨胀完成期间,内压急剧上升,在从检测出碰撞后直至气囊膨胀完成时的期间内保护乘客等的情况下,由于不会对乘客等施加过度的推压力,反而是维持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内压,所以可以使缓冲性良好,从而平稳地保护乘客等。当然,上述结构的气囊装置,也与在检测出碰撞后使气囊展开膨胀的情况同样地,可以在检测出碰撞后完成膨胀,且维持该膨胀状态。
另外,如果在本发明的第1气囊装置中,采用第1气体供给部及第2气体供给部可以大致同时地进行动作的结构,则在未能由碰撞预测传感器在车辆碰撞前检测出无法避免碰撞的情况下,只要在检测出车辆的碰撞后,使第1气体供给部及第2气体供给部大致同时进行动作,就可以使气囊迅速膨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59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式商标注册证
- 下一篇:有机电致发光彩色发光装置